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乡情小院”绘就基层治理“山水画”

四川省富顺县童寺镇选调生 张亮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2023年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中提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村级层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健全精准化精细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乡情小院”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情为纽带、以自治为基础,以“院”为单元打通乡村治理的“末梢”。建设乡情小院如同描绘山水画,要以“治理”为墨、“服务”作笔、“文化”充彩,用心用情用力绘就“安民、为民、乐民”的基层治理“山水画”。

  以“治理”为墨,党建引领、制度护航,勾勒“治政之道在于安民”的“轮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柱”在基层,民生最突出的“疑难杂症”在基层,做好基层治理是党建工作的“长期课题”。建设乡情小院是推动基层治理的“创新一招”,是延伸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建设乡情小院离不开“组织身影”,要探索实施“党建护航”,领导干部包联村组、党员干部包联小院,做到“群众有所呼、组织有所应、干部有所为”。小院要常开群众“院坝会”,搭起干群“连心桥”,采取“群众广泛提、院长委员议、集体表决定”的方式共同商议小院事务,能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难以解决的实行“小院吹哨、村组响应、乡街认领”限时办结,实现治理上下联动,提升为民服务质效,确保“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以“服务”作笔,以民为本、爱民恤物,皴擦“念兹在兹皆为民”的“纹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群众服务”是乡情小院的建设初心和宗旨,因此“群众满意度”就是乡情小院的“成绩单”,建设乡情小院要坚持“民本位”,不是为领导“作秀”,而是为群众“造福”。建设乡情小院不能“单枪匹马”,必须“协同作战”,要整合优化组织、宣传、民政、群团等多部门,将相关资源“下沉”至小院,通过“群众需要、部门报到”的方式,推动实现群众需求与部门服务的“精准对接”,满足群众在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订单需求”,做到群众的“订单”在哪里,党组织的工作就“配送”到哪里,党群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让广大群众能更加直接地聆听党的声音、了解党的方针、感受党的关怀,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文化”充彩,沁文润心、以文惠民,渲染“行莫厚于乐民”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档升级”,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也发起“更高挑战”。乡情小院作为群众的“服务驿站”,必须做到功能齐全,既要做“茶话室”,也要做“文化馆”,要常态化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活动要“因需施策、量体裁衣”,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精神文明促文化繁荣发展。要充分发掘优秀本土习俗和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让文化“潜移默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品味文化之美、纵享文化之乐”中推进移风易俗,发扬文明新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发布人:不加火不改名 发布时间:2023-3-23 08:05 收藏 阅读人次:3145

初审:吴晓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