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大兴调查研究需捅破“三层窗户纸”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委组织部 戴雪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才能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党员干部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干事创业得重要法宝,需以问题为导向、以民心为坐标、以实干为抓手,捅破“三层窗户纸”。

  捅破“异想天开”,以问题为导向,在“街头巷尾”练就“火眼金睛”。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要解决实际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因此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探其源,究其理”中把握事物本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不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临走拍拍肩,以后好好干”,其实质是了解问题症结,寻求解决办法。要多些“沉浸式”体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摸清事物的发展规律。打蛇打七寸,要善于抓住核心问题和要害环节,坚持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些方面,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重点在哪个环节开展调研,“量体裁衣”制定调研方案。抓准了问题,调研才不会“挂空挡”。

  捅破“坐井观天”,以民心为坐标,在“田间地头”练就“一身正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为群众解决问题。调查研究要切实贯彻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实际生活,倾听群众呼声,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反映和维护群众利益。人民群众对存在的问题感触多、对产生的原因判断准、对解决的办法见解深,能让调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研究要获得实际效果,就要走进群众生活,在“闻其言,观其色”中掌握群众需求。调查研究不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不能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开个座谈会听听汇报,也不能满足于走走看看、指指点点。这样的调查研究,无法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无法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期待。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调查研究也是一样,要想真正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要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闻其言,观其色”,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生活常态中精准掌握群众需求,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捅破“走马观花”,以实干为抓手,在“砖泥片瓦”中练就“钢筋铁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的调查研究,要坚持结果导向。通过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的目的是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要强化跟踪督导,在“察其行,验其效”中化解工作难题。调研的落脚点是用调研成果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如果只“调”不“研”,“研”而不“用”,一“调”了之,即便调研报告再翔实细致,也是一纸空文。要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推动成果转化,解决实际问题。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时,眼光不应局限于观察表象、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罗列,要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深入分析,把表象包含着的“内核”找出来,找出制约因素和关键症结,按照对症下药、辩证施策的路子,找到解决的正确方法。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发布人:努力努力在努力 发布时间:2023-4-20 10:57 收藏 阅读人次:3890

初审:杨南方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