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我与基层的“土”味“情”话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人民政府 鲍婷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选调生,作为组织重点培养的后备青年干部,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到基层艰苦岗位和复杂环境去锻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回想自己刚入职时,怀揣对新环境的憧憬,昂扬地踏入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这片土地,现实却是陷入不懂本地话、不识乡村路、不会做工作的困境。如今,参加工作已数年有余,我逐渐感悟出破除基层困境不仅在“身入”“心入”,更在学好群众工作法的“必修课”,讲好这一份与群众的“土”味“情”话。

  学会说乡音“土话”,以“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真心赴“真情”。初来乍到,步入基层,面对的是一线群众,做的是群众工作,如果对群众语言掌握不够、农村业务工作不熟悉、基层情况不清楚的话,对工作的展开显然是一大“拦路虎”。言为心声、话为桥梁,学习掌握乡音“土话”不仅是在基层尽职履责的必备技能,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是基层工作中的突破口。为此,我首先放下“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身段,主动去了解当地的乡情乡语,抱着为民服务的热忱,多去邻里乡间串门,多和百姓拉拉家常,学习地方方言、群众语言,面对面多说乡音“土话”,讲些有血有肉的实话、讲些贴近农村的糙话、讲些针对问题的真话,以真心换真心,真正贴近群众、融入基层。学会说乡音“土话”,不仅让我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更让我得到群众的认同,叩开了群众的心门。

  主动走乡间“土路”,以“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的韧劲探“实情”。“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善于倾听群众心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走在田间地头,倾听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才能看到基层群众的生存现状,才能夯实为民服务的根基。基层干部从群众中来,也要回到群众中去。为此,我主动离开办公室,撸起袖子“接地气”,挽起裤腿“沾土气”,不惧风吹日晒、不畏严寒酷暑,到田间地头、村舍院坝走“土路”,到房前屋后、院里院外察民忧,到村组一线、矛盾地点访疾苦,在走村入户中努力练就过硬“铁脚板”,用带“泥”的双脚帮群众推车辆、扛农具、撑雨伞,用诚心干事的韧劲不断探清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主动走乡间“土路”,用脚步丈量广袤天地、用眼睛洞察民生民情、用心脑思索民意民忧,我努力让自己当好群众“勤务员”“贴心人”。

  多沾点乡村“土气”,以“事不避难、躬身实干”的暖意守“温情”。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越是艰难、有挑战的工作环境,越能磨砺出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基层一线蕴含着成长成才的“大学问”,是从“象牙塔”走向“实战场”的“练兵场”。为此,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提升、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各项基层事务中,把在学校学习到的“新知识”转化为处理工作的“好办法”,在实践中长本领、增才干,在苦干中做实事、解难题,把百姓的每一件“枝叶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来办,让自己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中沾满乡村“土气”,锻造干事创业“宽肩膀”“硬脊梁”,看着群众一张张的笑脸,一句句简单的感谢,让我倍感温暖。多沾点乡村“土气”,敢冲、敢闯、敢啃硬骨头,我努力干好村里的一件件小事,以实际行动赢百姓真情、换群众幸福生活的“甜味”。

  时光易逝,经历难忘。我的基层之路才刚刚开始,新的困难与挑战接踵而至,我也将继续在这片沃土上奋力奔跑,甘当基层一线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书写自己的无悔人生。
发布人:12371网友be16q5 发布时间:2023-7-4 09:15 收藏 阅读人次:3885

初审:杰瑞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