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解锁“研究者”的奋进密码

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 汪子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基础研究非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古今中外,任何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没有孜孜以求的执着、和锲而不舍的坚韧和默默耕耘的坚守,很难有一番作为。迈向新的征程,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当从广大研究人员身上解锁“奋进密码”,在不断求索中,扛起使命责任,锚定任务目标,砥砺前行。

从“打破砂锅问到底”中解锁研究者“孜孜以求”的执着。“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跨越千年的历史,无数风流人物从未停止过对头顶星空的遐思,对生命运行的探索。从仰望星空到夜观天象、从陶成道自制火箭到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从太空行走到载人登月,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简单到复杂、迷信到科学、肤浅到精深。“求才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党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进步。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要始终保持浓厚的“求知欲”,拿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自省自觉,谨记“学习永远在路上”,在学习与实践之书中学思践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全力以赴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功立业。

从“宝剑锋从磨砺出”中解锁研究者“锲而不舍”的韧劲。基础研究是一个不断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如此反复的过程。诺贝尔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进行疟药物研究过程中,走访调查收集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并从中甄别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中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用于实验,直到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才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在这些实验过程中,他们并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次试错才能取得成功,但却始终坚信只要不放弃,下一个再试一次,就有可能成功。正是有了这份坚持与勇气,使人类在治疗疟疾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从而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世上练。”人的成长之路常常荆棘丛生、布满坎坷,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敢试错。党员干部要把难事急事当是成长进步的“磨刀石”,错而不“挫”,在急难险重面前,挑起重担、扛起重任,在一步步的试错中认错、纠错,积累经验,成长成才。

从“甘心坐热冷板凳”中解锁研究者“默默耕耘”的坚守。“不抡十年锤子,当不了好铁匠;不拉十年锯子,成不了好木匠。”基础研究是一项费力费时却一时难见成果和效益的事业,往往需要科研人员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知重负重、苦干实干。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时常教导学生“坐冷板凳是好事!意味着可以远离是非纷扰,静下心来,一心一意专注于研究。”正是因为吃得了这份坐冷板凳的苦,忍得了寂寞与冷清,扛得住淡泊与清苦,在科技攻关的征程上默默耕耘,才做出了载入史册的历史伟业。伟大成就的取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当前,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大事难事集中、问题矛盾汇聚,越是在这种关键紧要时期,党员干部越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少使“巧”心思、多出“实”劲头,坐住坐稳“冷板凳”,下深下足苦功夫,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发布人: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3-8-2 10:49 收藏 阅读人次:3835

初审:沈佳宜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