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呈现“遍地开花”的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但是,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品牌塑造上搞“花目”、弄“花样”、耍“花招”,让党建品牌“昙花一现”。笔者认为,打造党建品牌不能仅沉迷于“花花世界”,只有深度思考、系统研究、务求实效,才能真正让党建品牌扎根、开花、结果,形成各领域党建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新局面。
党建品牌不能仅靠“花目”,要“面子”更要有“里子”。“虚花结不出实果,花枪敌不过真枪。”有些基层党建品牌只有名目是“爆款”,全靠“外在包装”,实际上只是“纸上创新”“文字游戏”。殊不知,基层党建品牌不是“造盆景”“搞展品”,需要结合工作实际精心设计、系统思考,否则只能“束之高阁”。党员干部在塑造基层党建品牌时应要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坚持立意高、定位准、落地实,用好黄金圈法则系统思考,推动党建品牌建设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让“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成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党建品牌的指导性、服务性,避免陷入口号化、空心化、概念化的“怪圈”。只有“面子”好、“里子”实,党建品牌才能“花开时节动京城”。
党建品牌不能仅有“花样”,要“热度”更要有“深度”。品牌定位决定发展方向。基层党建品牌不是灵光一闪、脑门一热的决定,而是对党建工作的科学认知、规律把握、成果经验。仅仅依靠“花样”推出的品牌,盲目追求“眼球效应”,宣传大于实质、噱头大于内涵,经历推出时的“高光一刻”后,便无人问津、销声匿迹,说到底,是政绩观存在偏差。党员干部在塑造党建品牌时应克服“浅表化”倾向,在党建品牌建设的生命力上下功夫,深层次、高维度思考,考虑品牌的政治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显绩”与“潜绩”、“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以品牌的影响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让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走得远。否则,一时的热度褪去,党建品牌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党建品牌不能仅耍“花招”,要“新意”更要有“心意”。如果说党建品牌是一朵花,那群众满意就是“保鲜剂”。有些党建品牌打造只图新、不走心,不顾及群众的感受,甚至劳民伤财、自损威信。究其原因,无非是脚力不到、脑力不到,让品牌“赋能”变成了“负能”,引起群众反感,这不仅是对党建工作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初心”的变相亵渎。党员干部在塑造党建品牌时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党建品牌的标准,紧盯发展所需、群众所求,彰显为民的满满心意,释放品牌的“乘数效应”,增强党员和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达到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共融共促的良好效果,让基层党建品牌“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