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根据《规划》要求,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破解乡村人才瓶颈,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护良田沃土,以藏粮于技筑万亩新田。“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引擎,二者交融共生,方能托举起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面对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守土有责、创新有为”的担当,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田间道路、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盘活撂荒地资源,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新生机,为粮食稳产增收筑牢根基。要深耕科技赋能,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通过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智能农机、精准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等方式,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希望的田野上写满仓廪殷实的时代答卷。
育特色产业,以产销对接促增收新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产销对接是激活经济的“关键枢纽”。从特色农产品培育到品牌化运营,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唯有打通产业链条、激活市场活力,方能让农民端稳“致富碗”。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智慧,奏响产业富民强音。一方面,深挖地域特色,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业”,支持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发展,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另一方面,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运用电商直播、冷链物流、农超对接等新模式,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好货”卖出“好价”。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民参与全产业链发展,以产业兴旺铺就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聚人才力量,以智力支撑拓“三农”新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智力支撑是激活发展的核心动能。从返乡创业青年到农业技术骨干,从乡土能工巧匠到高校科研团队,唯有汇聚各方智慧,方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广纳贤才、人尽其用的胸怀,打造乡村人才高地。一方面,实施“引才返乡”计划,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孵化,吸引大学生、乡贤能人投身乡村建设;另一方面,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工匠。同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乡村结对,让技术、资金、信息“下乡”,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以人才振兴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