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当夏日的热浪裹挟着麦香扑面而来,广袤的田野间,一场关乎民生的农忙大戏正火热上演。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涌,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在这幅动人的画卷背后,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作为,以政策支持为基、科技赋能为翼、人才培育为魂,奏响农事、农耕、农忙“三重奏”,共绘夏粮丰收的壮美篇章。
政策护航,筑牢农事稳定根基石。农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在政策制定层面,深入调研农事需求,针对夏收夏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制定涵盖农机购置补贴、种粮补贴、农业保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激发他们投身农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为确保政策能够落地生根,党员干部化身政策宣传员与践行者。他们走村入户,深入田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解读政策内容,确保每一项政策红利都能被农民知晓;同时,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农民能够便捷地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通过政策的护航,农事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从夏收时的颗粒归仓,到夏种时的播撒希望,每一个环节都在政策的关怀下稳步前行,为夏粮丰收筑牢了稳定的基石。
科技赋能,激活农耕创新动力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面对传统农耕方式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党员干部积极推动科技与农耕深度融合,为夏粮丰收注入创新活力。在夏收阶段,大力推广智能化联合收割机,这些装备不仅收割速度快,还能同步完成脱粒、清选等工序,大大提高了夏收的效率;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技术,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成熟度,为精准收割提供数据支持。在夏种环节,科技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推广精准播种技术,通过智能播种机实现精确控制种子的间距、深度和数量,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现科学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此外,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农耕变得更加智慧化、精细化,从选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有科技的助力,激活了农耕的创新引擎,让夏粮丰收之路走得更加稳健。
人才培育,深耕农忙发展厚沃土。人才是推动农忙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为夏粮丰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方面,加强对本土农民的培训,邀请农业专家、技术能手开展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和病虫害防治知识,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组织农民到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激发他们创新发展的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外部人才投身农忙事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农业科技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为农村带来新的理念、技术和资金;搭建创业平台,提供技术支持、项目扶持和金融服务,让人才能够在农村大展拳脚。此外,注重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到农忙工作中来。人才的汇聚,为农忙注入了新的活力,厚植了夏粮丰收的发展沃土。
夏日的田野上,农忙的乐章仍在继续……在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政策、科技、人才共同发力,农事得以稳定推进,农耕实现创新发展,农忙充满生机活力。在政策的持续护航、科技的不断赋能和人才的有力支撑下,夏粮丰收的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也必将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