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开“三门”让开门教育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灰坪乡人民政府 方诗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需敞“问需之门”、开“服务之门”、启“评议之门”,在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的循环中推动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见质见效。

敞“问需之门”,下沉一线察民情。“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群众的需求是改进作风的“风向标”,党员干部作风是否务实,群众最有感知力,也最具话语权。践行开门教育,当秉持问计于民、求知于野的诚恳姿态,放下身段、沉到基层,主动走进街巷阡陌、田间地头,用拉家常的方式打开群众“心窝子”,引导群众从办事体验、政策落地等维度直陈问题。要构建立体化民意收集网络,线上依托政务平台开设“民意直通车”,让群众指尖轻点即可反映诉求;线下开展“入户听民声”活动,与群众围坐炕头、蹲坐地头,在面对面交流中捕捉“真需求”“微痛点”。既要听群众的“需求清单”,也要听“吐槽清单”“建议清单”,从中梳理作风建设的堵点淤点。对收集的民情信息,要建立分类台账,逐项分析作风问题与群众需求的关联度,做到需求不摸清不罢休、根源不找准不放手,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作风整改的“任务清单”。

开“服务之门”,精准施策解民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门教育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效上。广大党员干部需将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基层治理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亮作风、显担当。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问题,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实行“责任到人、限时办结、全程跟踪”的闭环管理,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桩桩有落实”。要注重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通过解剖麻雀式的分析,找准同类问题的共性根源,完善政策机制,推动系统性解决,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八项规定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民生温度。

启“评议之门”,动真碰硬聚民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开门教育的“含金量”,需由群众来“阅卷”、用民意来“评分”。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监督作为改进作风的“动力源”,建立“群众参与、群众评判、群众满意”的闭环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整改情况,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可视化反馈”。整改过程中,邀请群众代表参与监督,通过现场观摩、进度通报等方式,让群众看得到整改力度;整改结束后,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以“背对背”打分、“面对面”反馈的形式,让群众评判整改成效。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坚决“回炉”整改,直至群众认可为止。将群众评议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倒逼干部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通过常态化的群众评议,形成“作风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鲜明导向,以真改实改的成效凝聚民心,让开门教育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发布人:12371网友athe8i 发布时间:2025-6-17 23:15 收藏 阅读人次:2038

初审:向阳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