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025年7月6日是第一个世界农村发展日,主题是“提高公众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的号角激昂奏响,我们要始终将汗水洒向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用心编织着魅力乡村的“时代新梦”,真正让广袤农村焕发勃勃生机,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培育特色产业,编织富民强村的“发展新梦”。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更是富民强村的关键。时代发展向前,我们不仅有了更多的宣传渠道、营销方式,也对那一抹“家乡味”尤为想念。放眼全国各地,从云南普洱茶香飘万里到赣南脐橙挂满枝头,从贵州刺梨加工成链到宁夏枸杞塑造闪亮招牌,从山东寿光蔬菜畅销全国到广西螺蛳粉成为消费市场香饽饽……让“土特产”变成“金疙瘩”,既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也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培育特色产业,做到立足资源禀赋、贴近市场脉搏,找到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也要敢于“另辟蹊径”,探寻“农业+电商”“农业+文化”“农业+旅游”等新业态或新模式,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优化产品品质中,让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真正让富民强村的“发展新梦”照进现实。
展现为民担当,编织枝叶关情的“幸福新梦”。乡村振兴,民生为要,主角是农民。为民服务、为民担当是党员干部的肩头责任,更是编织乡村振兴“时代新梦”最温暖的一环,也是其核心要义。一路走来,从保家卫国的坚毅勇敢,到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铿锵承诺,从用行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时代使命,“人民”二字早已刻进共产党人的行动坐标、融进了精神追求。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深入田间地头,用心倾听群众心声,在“同坐一条板凳”中聊家常、话寒暖、共愁盼,将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从大家关心的衣食住行、教养医老等现实问题发力,积极开展好一场场丰富多彩、载歌载舞的文化活动,真正让大家的生活更有滋味、更有盼头、更有浓度,用行动编织枝叶关情的“幸福新梦”,让农村充满温度与温情。
擦亮农村颜值,编织宜居宜业的“活力新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吸引致富流量的“聚宝盆”。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征程中,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造厕所、垃圾分类、治理污水等,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到不断推进绿化美化工程,植树造林、美化庭院、规整道路,让乡村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成为了无数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再到绿色康养、生态研学、户外徒步等产品惊艳登场,让乡村持续释放着活力……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擦亮乡村颜值,奋力推动更多乡村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蝶变,打造出更多“留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的诗意栖居地,让蓝天白云、繁星点点、鸟语花香成为新时代农村的“标配”,通过不断转化“颜值”为“价值”,感召和带动更多人加入守护生态、建设家乡的队伍中来,真正一起编织宜居宜业的“活力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