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用好警示教育这剂良药 在咯噔一下中永葆清醒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委组织部 邱有昆 张友礼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学习警示教育典型案例中,心里时常会“咯噔”一下,越往下看,“咯噔”越多。心里“咯噔”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普遍感受。细琢磨,“咯噔”一下说明警示教育触及党员干部的内心世界,起到了警醒作用。就像走路遇到高压线,即使没有碰触,心里也会突然发紧,令人不得不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在“咯噔”一下中永葆清醒,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摒弃“看客”心态,在“佩韦佩弦”中警醒自律。警示教育是去腐生肌的“醒脑良药”,能够帮助拧紧思想螺栓,但若抱着“看戏”心态,把自己当“旁观者”,热衷于捕捉“精彩桥段”“高官秘事”,就容易让警示教育流形于“吃瓜”“猎奇”“看热闹”,错失“照镜子、正衣冠”的良机。要揽镜自照、反躬自省,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未病当作有病防,自觉剖析自省、认真对照、检视自己,用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避免从“看片人”成为“片中人”。要勉力敬事、清醒自律,自觉对照作风建设相关要求,以实际行动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警醒、自我改造,勤于检视自身,做到时时自我警示、事事自敲警钟,努力把“写在纸上的教训”变为“记在心里的敬畏”。要常修其德、勤于自勉,用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的魄力,主动“打扫房屋”,时常叩问初心,动真碰硬查摆问题,有的放矢抓实整改,自觉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突出“精准”施教,在“对症下药”中清醒头脑。大水漫灌、千篇一律、“一锅煮”的警示教育忽略了干部队伍组成的层级性、多样性,效果难免大打折扣。要突出精准性、靶向性,个性化、差异化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对不同层级、领域、岗位的干部分级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做到按需施教、“精准滴灌”,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警示教育当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深挖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表现,选好用好典型案例;另一方面要创新方式方法,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模式、数字技术、网络平台等,构建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教育体系,不断增强警示教育的代入感、穿透力。身边人的忏悔更能直抵心灵,让警示教育更具冲击力、震慑力。要以“老熟人”为警醒,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注重选取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发生的典型案例,拉近警示案例与党员干部的心理距离,让警示教育更“易接受”“接地气”,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坚持“警钟”长鸣,在“建章立制”中唤醒敬畏。警示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用好警示教育这剂“良药”,让党员干部常怀如临如履之心、绷紧纪律规矩之弦。要将警示教育抓在日常、融入经常,以逆水行舟、滴水穿石的韧劲,天天敲、反复敲作风建设“木鱼”。用锲而不舍、常抓不懈的耐心,做到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地加强日常监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细心观察党员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交往圈,对苗头性的一闪念、不经意,做到见微知著,深入剖析主客观因素,按需施策、趁早整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处理好点上改与面上治、当下改与长久立的关系,坚持在“改”字上下功夫,通过建好台账、挂号销单推动整改落实,又在“守”字上谋长远,建章立制、久久为功,推动整治有机贯通、一体推进,由标入本“去顽疾”、由表及里“治病根”,切实做好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

发布人:归零 发布时间:2025-7-7 12:15 收藏 阅读人次:2483

初审:杨南方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