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青春撞进畲乡 用“大脚板”丈量民情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周山畲族乡人民政府 蒋星星 吴郑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满怀着对乡村的深情与热爱,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驻村工作的旅程,来一场青春与青山的“双向奔赴”,以真心换真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脚步停驻处,沃野扎深根。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就是周山畲族乡。在这常住人口不足800人的“世外桃源”,没有菜市场,没有超市,甚至没有一家拉面店,但我在这里一待就是两年。立足基层“山川中”,深入群众“心坎上”。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最能触摸时代脉搏的舞台。在狂风呼啸暴雨猛袭的台风天,我曾和村干部逆风而行输送救灾物资;在朔风凛冽寒气刺骨的大雪天,我曾和村里的党员挥动铁铲一路清扫积雪;在烈日炎炎酷暑难耐的盛夏,我曾和志愿者携手同行为老人们送去一碗碗清凉绿豆汤……翻开“驻村日记”这本厚重的书,扉页间写满了驻村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基层一线磨炼攻坚克难的“真功夫”,让青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开出绚烂的花。

脚步穿行时,阡陌听民声。“今年毛豆产量怎么样,卖多少钱一斤?”“蓝阿姨,您家的自来水管我们已经安排了人员明天来维修。”又到了周二“民情夜访日”,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农活相约出门散步时,我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村间巷陌“察民情”,走访关怀“解民忧”。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手拉手帮扶、实打实服务,从田间地头的农事到村民家中的琐事,我把村民反馈的每一件事都细细记在了民情日记里。穿梭于文化长廊,我和村民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茶园深处,我和茶农一起感受老茶树长出新芽的喜悦……踏着夕阳的余晖出发,披着漫天的星光归来,脚下沾满泥土,衣裳带着露珠,心中始终沸腾着民办实事的热忱,在群众急难愁盼这张考卷上写下暖民心的答案。

脚步所向处,实干惠民生。依然记得在我第一次驻村时,村里的雷奶奶向我倾诉乡里没有理发店,她坐着轮椅出门理发很不方便。于是,我联系了村书记,发动村里会理发的党员组成志愿理发队,将“共享社·幸福里”的一个房间腾出来,一面镜子、一把剪刀,“睦邻理发屋”就此诞生了,腿脚不便的村民理发有了更好的去处。扎根乡土“田野间”,情暖民心“最深处”。针对偏远山区家电维修难问题,推出了“山村维修”志愿服务项目;聚焦老年群体洗衣不便问题,打造了“共享洗衣”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看护问题,启动了“背包护苗”志愿服务项目……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一件一件办好,一项一项抓实,树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志向,奉献青春力量,踏上一场矢志不渝追寻“理想之焰”的征途。

山长水阔不辞其远,风雨兼程不改其愿。将汗水洒在基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把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在群众笑脸上。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实干是青年最坚实的底气,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回响:深耕基层,是我无悔的选择;心系群众,是我坚定的信念!

发布人:周山组宣 发布时间:2025-7-7 17:49 收藏 阅读人次:1008

初审:图南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