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土特产”如何闯出“大市场”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委组织部 朱立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乡土孕育的“土特产”,承载着大地的馈赠与农人的智慧,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让“土特产”从田间地头走向广阔市场,从“养在深闺”变为“香飘万里”,不仅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繁荣县域经济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乡村产业全面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手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把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时代要求,以品牌之“笔”描绘价值,以路径之“钥”开启潜能,以机制之“壤”厚植根基,全力推动“土特产”在竞争浪潮中破茧成蝶、闯出大市场。

理念为先,必须破除桎梏点亮“品牌之光”。 推动“土特产”闯市场,首先要突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桎梏。必须深刻认识到,在信息爆炸、选择多元的今天,优质的“土特产”同样需要鲜明的身份标识和动人的价值故事。要坚决摒弃重生产轻品牌、重产量轻品质的惯性思维,将品牌建设置于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要深入挖掘“土特产”蕴含的地域特色、文化基因和生态价值,讲好从“一方水土”到“一方好物”的生动故事,赋予产品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联结。要聚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强化标准制定、质量管控和形象塑造,让品牌成为品质的“担保书”和市场的“通行证”。更要善用新媒体矩阵传播“乡土好声音”,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种草、社群营销等创新方式,让“土特产”从“默默无闻”走向“声名鹊起”。

路径为要,必须延链强链锻造“竞争之核”。 “土特产”要真正“立得住”“走得远”,绝不能止步于原料供应或初级加工。必须坚决扭转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困局,向精加工、深加工和全链条要效益。要下大力气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从“原字号”向“精字号”“特字号”跃升。要依托科技创新赋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研发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功能性新产品,破解“鲜食难储”“粗放低效”的瓶颈。要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发挥其技术、资金、市场优势,带动小农户和合作社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发展格局。更要打通物流“微循环”与销售“大动脉”,完善冷链仓储、分级分拣、电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化销售渠道,让“土特产”以最新鲜的姿态、最便捷的方式抵达消费者手中。

机制为基,必须协同聚力涵养“生态之沃”。 “土特产”产业的繁荣,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性支撑。必须彻底改变“单兵突进”的传统模式,构建起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主体有力、社会参与的良性产业生态。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与托举作用,强化规划引领、政策集成和要素保障,在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精准滴灌,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营造公平透明、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改革,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确保农民深度参与并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变“输血”为“造血”。更要注重乡土人才的培育与回引,让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成为产业振兴的生力军。

发布人:朱立诚 发布时间:2025-7-8 08:38 收藏 阅读人次:1251

初审:江容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