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划清纪律红线、明晰责任边界。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须以之为行动纲领,将廉洁、担当、为民贯穿履职全过程,以清风正气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守廉洁之本,筑廉政之基。廉洁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当前,农村基层事务繁杂,惠民资金密集,基层干部身处利益交汇的风口浪尖,唯有严守纪律方能赢得民心。广大基层干部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方面,要强化纪律刚性约束,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怀敬畏心,勤掸思想尘,算清“政治账”“民心账”“家庭账”,坚决抵制“人情往来”中的利益输送。在土地流转、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建立亲属回避机制,在日常交往、人情往来等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另一方面,要织密监督网络体系,畅通纪委、审计部门、人民群众三方监督渠道,用好村务公开栏、线上公示平台等载体,让权力运行“晒在阳光下”。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让清廉成为乡村治理的鲜明底色。
砺担当之志,聚实干之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是“等靠要”的被动改变,而是系统性、创造性的发展命题。面对产业升级瓶颈、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复杂任务,广大基层干部必须摒弃“躺平”思维,以“闯”的魄力、“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打开局面。既要积极投身基层治理最前沿、产业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面对产业发展瓶颈、乡村治理难题、群众急难愁盼要拿出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也要着力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将乡村振兴实绩与干部考核挂钩,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树立“能者上、优者奖”的鲜明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让担当作为成为基层干部的行动自觉。
怀为民之心,行惠民之举。乡村振兴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基层干部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工作全流程。因此,广大基层干部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主动下沉基层、贴近民心,通过“院坝议事会”“田间恳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倾听民声,心贴心感知民需,精准把脉群众诉求,为靶向施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要善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矛盾调解中兼顾法理与情理,在政策宣讲中融合“大道理”与“小故事”,让群众既理解政策逻辑,又认同行动价值。同时,还要创新构建“诉求直达、响应迅速、解决高效”的民生服务机制,通过“服务直通车”“线上民声平台”等载体,确保群众呼声“有处说、有人听,有人解、能见效”,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