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作出部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政务服务的革新与优化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关键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想办事、能办事、办好事的能力,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让“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蓝图变为现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真心想办事,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想办事”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是“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思想根基。《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事项清单管理,这正是“想办事”的生动体现。明确经营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点事项总体清单,如同绘制一幅详尽的政务服务地图,从经营主体的创立到注销,从个人的呱呱坠地到身后之事,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项高频事项都清晰呈现。这份清单并非一成不变的刻板条文,而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不断更新完善的“活指南”,确保政务服务始终紧扣时代脉搏,满足群众需求。发布年度重点事项清单,则是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年度“施工图”。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原则,逐一明确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让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工作时有章可循、有序推进。鼓励探索建立特色事项清单,更是为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提供了创新的广阔空间。结合地域特色与行业特点,聚焦高频事项,将银行、医院、电信等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其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政务服务品牌,使想办事的目标更加精准聚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高效能办事,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行动自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办事”是将“想办事”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是“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核心环节。这需要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打通办事过程中的“肠梗阻”,让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优化重点事项业务流程,是打通办事“肠梗阻”的关键一招。统一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受理条件与办理流程,优化申请表单、申报方式、审核程序与发证方式,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让办事流程更加简洁高效。推进跨部门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统筹线上办事系统建设,持续完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强化业务系统的集约整合与互联互通,提高安全防护能力水平,为重点事项落地实施筑牢技术根基。各地区充分依托现有平台和系统拓展功能,避免重复建设,防止“数字形式主义”,让线上办事系统成为高效服务的“快车道”。
为民办好事,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永久承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办好事”是“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最终落脚点,是对企业和群众的庄重承诺。这意味着不仅要把事情办成,更要把事情办好,办得让企业和群众满意,办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推进“一类事”服务集成化,是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成果进一步拓展深化。探索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一类事”转变,开展特定人群、产业链发展等“一类事”集成服务,优化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务,推进政策主动精准推送和相关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从解决一个诉求向破解一类问题转变,让政策红利更精准地惠及企业和群众。提升综合监管质效,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要求,推动审批服务、监管执法和信用管理协同联动,探索智慧监管、无感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新兴业态中涉及多部门监管的事项,消除监管空白,增强监管合力,统筹涉企行政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高政务运行效能,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高效办理机关办公服务事项,拓展辅助决策服务,持续提高行政效能。推动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清理精简整合基层报表,实现一次填报、动态更新、多方共用,切实减轻基层填表报数负担,让政务运行更加高效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