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又一批经过严格选拔的优秀青年加入公务员队伍,开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新篇章。这些年轻人犹如一颗颗充满生机的种子,在基层实践的沃土中扎根成长。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先锋梯队”,新任公务员如何快速适应角色、扛起责任?关键在于掌握三道成长密码——以归零心态重塑自我,以破茧姿态锤炼本领,以扎根状态服务群众。这三重境界,既是成长阶梯,也是从“职场新兵”蜕变为“业务精兵”的必修课程。
“归零”是起点,在清空与重构中校准坐标。新身份意味着新赛道,学历光环、过往经验都需“一键清零”。真正的“归零”,就要主动卸下“名校毕业生”的优越感,以“小学生”的姿态研读政策法规;必须打破原有思维定式,在公文的一个标点、会议的一个座次中重构职业本能。更要警惕那些表面谦逊、内心抗拒的“伪清零”,把端茶倒水视为屈才,将会议记录当作琐碎。当“硕士”“海归”等标签被“小张”“小李”的称呼替代,当个人思维模式与组织行为规范完成嫁接,职业生命的“第一簇根须”才算真正扎进了沃土。那些在收发室练就火眼金睛的年轻人,在信访岗磨出“婆婆嘴”的选调生,终将发现:最基础的接打电话藏着沟通艺术,最平凡的值班日志写着行政哲学,如同水稻“蹲苗期”,唯有沉心蓄力,方能在未来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破茧”是关键,在摔打与突破中淬炼锋芒。基层一线是公务员成长的“淬火池”,不经千锤百炼,难成精钢。新录用公务员若只满足于按部就班完成交办任务,终将沦为“传声筒”;唯有主动迎难而上,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自找苦吃”,方能实现能力的跃升。处理群众矛盾时,要在一次次“脸红出汗”的调解中掌握“土话方言”的沟通艺术;应对突发事件时,需在连轴转中锻造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这种破茧过程如同春蚕吐丝,每一次自我突破都需要撕裂原有的舒适区,在阵痛之后必将迎来成长的蜕变。破茧不是盲目蛮干,而是讲究方法的突围。化解矛盾纠纷要“先听诉求再讲理,先解心结再解题”,面对复杂任务需“既保持冲劲又善用巧劲”。当年轻公务员能够从容谈起曾经“被群众骂哭”的经历,当“我不会”变为“我试试”,便是破茧成蝶的最好证明,是公务员在摔打中褪去青涩、在突破中绽放锋芒的生动写照。
“扎根”是归宿,在向下与向上中践行初心。公务员的成长从来不是升降电梯,而是需要同时把握向下扎根与向上生长的螺旋阶梯。向下扎根是公务员必修的基本功。那些用三个月走遍全村绘制“民情地图”的驻村干部,那些连续180天蹲点车间记录设备档案的改革专班,用最朴实的“土办法”积累着最珍贵的治理智慧。就像武夷岩茶,唯有根系穿透风化层才能孕育独特岩韵;亦如毛竹生长,前四年的地下扎根决定着后期的冲天之势。向上生长需要开拓超越性的视野。公务员的价值重构正是在于,将政策文件转化为方言俚语,把民生诉求升华为改革举措,在“顶天”的理想与“立地”的实践中架起桥梁。这种向上的成长与向下的扎根,构成了公务员职业生涯最动人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