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强化结果导向,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度留痕的问题。过去,一些地方个别单位对工作轻视平时跟踪督促指导,注重年终考核,简单地以上报材料来评判工作好坏。考核中的形式主义,成为了基层干部越来越重的负担,是该要下大力气为基层“减负”了。
多看效,少看痕。面对各种督查检查,个别单位不得不采取工作留痕的方式来应对,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一时上了“百度热搜”。查看学习成果,注重于翻阅资料是否齐全;查看产业发展情况,局限于让下级提供介绍材料、听有关同志口头报告……开展检查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形式化”的检查,助长了本末倒置的留痕做法,让基层干部叫苦不堪,敢怒不敢言,默默地忍受着。试问,一堆堆的材料就能让产业壮大起来?一张张的图片就能实现乡村振兴?答案显然是“NO”。与其在工作留痕上疲于奔命,不如干点实事,注重看成效,把材料政绩转化成田间地头的活力产业,转化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基础设施,转化为改善基层的生产生活条件,用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作为工作好坏的标尺,让共产党员的初心更深入人心。
多暗访,少明察。明察暗访是检验基层工作成效的方式之一。但以往个别单位以“通知式”明察为主导,去电或下发文件一五一十列出检查清单,让基层准备检查材料以备“有迹可循”,检查犹如一阵风刮过之后,恢复原貌。显然,这样的明察流于形式,应付差事,表面上给基层带来“福利”,实则干扰了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不能真正发现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明察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少一些明察,多一些暗访,让基层最真实的状态袒露出来,再针对问题来研判、找对策、制定措施、及时作出整改,方能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更有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最终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多关心,少问责。层层压实责任,层层跟踪问效,本是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的“法宝”,但个别单位执行起来时有出现偏差,只要新问题出现或工作推动不力,就拿干部问责。由此,衍生出一系列追责问责措施,让基层干部头皮发麻,做事畏头畏尾,规规矩矩地站在“红线”以内,宁可不干事,只求不出事。基层干部作为直接面对群众的第一线,是党的各项方针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可谓任重道远。要多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听基层的心声,帮助他们谋思路、出实招,不要老是在追责问责上想办法;要多关心关爱一线干部,不要高高在上,自行其是瞎指挥;要以实干为导向,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拼搏创新,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