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着力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作为身在基层、在基层工作的一名组工干部,当看到“基层减负”的消息时,内心几分欣喜过后,不禁产生了一些问题,让我深思良久,带着这些问题,我深入到了基层,寻求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站在基层的角度,来解读这基层眼中的“基层减负”。
问题一:如果“基层减负”,那真正该减的是什么?
答:基层减负该减的是“形式”,不该减的是“内容”。
“开会传达的文件有一定指导性,但很多会议几句话就能传达清楚,没必要开大会”“对于上级,开大会就意味着工作落实了,但实际上都没时间行动”“天天给上级上报材料,哪有时间下到基层”诸如此类的话语都来自基层干部的心声。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各方面工作的全面发展,文山会海现象愈发严重,很多基层干部每天都在“赶场子”,每天更多的时间都围着领导团团转,群众想找基层干部常常得“预约挂号”,很多时候都“一号难求”,很多基层干部疲于文山会海之中,基层干部“难在基层”,会议和材料成了领导干部谋求政绩的“快车道”。《通知》明确要求“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发扬‘短实新’文风,坚决压缩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通知》有效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精简会议,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投身于基层,了解群众所求,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办实事。
问题二:不过度“留痕”怎样体现工作业绩?
答:“痕迹”要多留心上少留纸上,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这种情况,政策落实到基层有很多,上报的材料也很全,但是群众却对政策知之甚少,基层干部也有苦难言,每天接收上级的报表和文件,做完这些已是深夜,深知应深入群众,给群众带来福利,但为了完成工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当前‘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其实对于基层工作的开展来说,“痕迹”应是基层工作的“附属品”,而不应是工作的“产品”,《通知》要求抓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贯彻落实,要强化结果导向,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开展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等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这将让基层干部腾出双手,把“痕迹”从纸上转化到人民群众心上,把“痕迹”留在群众心里,“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才是基层工作者最好的业绩。
问题三:基层减负后是否就意味着轻松了?
答:“基层减负”减的是“负”,而不是减“责”。
有些基层干部看到《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就认为2019年担子轻了、任务少了,2019年可以清闲许多,这不仅是对工作任务不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负责。《通知》将减少不必要的督察检查考核,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干部增效,使基层干部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展现其才华,激发出无限的潜力,干事创业的劲儿才会足,才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而不是“基层减责年”,《通知》只会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所以基层干部要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明确全心全意对基层负责才是对上级下达的任务最好的负责作为出发点,真正把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要求落到实处。
问题四:基层“减负”后,基层群众就会“增富”么?
答:从“减负”到“增富”,需要干群一心,共同奋斗。
基层“减负”并不等同于群众“增富”,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基层干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关键少数”,是带领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领头雁”,是基层组织坚强堡垒的“奠基石”,虽然基层干部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但想要群众“增富”基层干部完成本职工作还远远不够,还需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作为村党委书记的李元敏,不负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担当,舍小家为大家,把全村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将盖买村民凝聚一心,艰苦奋斗,通过7年的不懈努力将盖买村焕然一新,李元敏的精神值得广大基层干部学习。如今基层减负后,基层干部更要勇挑重担,肩负使命,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劲头,紧紧融入群众的生活中,把群众的心和自己的心凝聚在一起,团结群众,凝聚一心,艰苦奋斗,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基层干部应好好把握“基层减负年”,崇尚实干、担当作为,把更多精力用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