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唯”而为 “无我”今生
——读《习近平在正定》有感
清明小长假前夕,第一时间入手《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近400页的访谈内容,书厚实而沉重。原计划着一个月内看完,没想到竟然三天酣畅读完,意犹未尽,竟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般受益颇多。
“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河北正定留下了习近平太多的辛勤、汗水和智慧,每一步创新和探索,每一个理念和改变,在他离开的34年后,在承载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部分时光里,仍然熠熠生辉。
习近平在正定的三年间,对一个从政人员来说,很短,他开展的工作,却很多,务实有效。我感触最深的是《近平同志在生活上“习以为苦”,工作上“勤以为常”》这篇采访里总结的“四唯”,做人唯正、做官唯民、做事唯实、思想观念唯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准则和工作准则。
做人唯正。生活不奢侈,一桌一椅一床一被褥足以,简单甚至简陋;调研不坐车,骑个自行车却走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镇;请客不挂账,自己掏腰包请朋友吃吃正定家常小吃。其身正,不令而行,这不正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最基本要求。他提出的“六项规定”,正是当前《中央八项规定》的雏形。从习近平从政的第一站,抓全局、转作风、维护统一、以身作则,他原来始终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啊。
做官唯民。“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也不是遥远的追求。百姓呼声最高、企盼最切、休戚相关的急事,是习近平在正定的重心所在,没有一项工作他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来安排的。转思想、抓经济、管文化,每一项工作也不单单是肯干、苦干就能出效果的,需要的是与之匹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本领,习近平更优之,目光长远、规划科学、举措到位,真是正定之幸,百姓之福。
做事唯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习近平扎扎实实把调查研究落到实处,对每个村的基本情况、干部队伍、经济支撑都了如指掌,寻求“源头活水”。改革开放初期,在“没文件、没精神”的困境中,他主动向上级反应征购过重问题,通过“大包干”调动村民积极性。上接“天气”,下接“地气”,融“两气”于一体,这种品质,正是当今领导干部需要借鉴的宝贵财富。
思想观念唯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定日新月异的发展,得益于习近平饱读诗书的积累,得益于他深入基层的了解,得益于他善于沟通请教的谦虚,得益于他冷静卓越分析的智慧。习近平大念“人才经”,制定“人才九条”的过程,正是他勇于突破制约、敢于改革创新的缩影。
扣下书沉思不解,习近平有那么好的家庭条件,为什么仍然到基层一线去苦干锻炼?是去镀一层金?是去实现抱负?他总不至于预测到30年后会走上国家领导人的、位置。
再深思,似乎书中又将答案一一道来。“这个国家百废待兴,仍然需要变革,仍然需要有担当的人负起责任来”,“只想过着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在30多年前,他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了。更高的位置,只代表着更辛勤的工作和更多的奉献。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习近平主席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一段话。看到视频,让我心中感受到重重地一击,“无我”,在当今追求自我、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这是一个什么境界?感动着、感慨着、感激着。而我们,不追求“无我”,只要“少我”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还曾说过,他的执政理念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自正定起,30多年后,他仍然不忘初心,他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人民何其幸哉!
放下书,我该好好地去读读那些著作了,去深入走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精髓,去醒一醒自己一度浑浑噩噩的头脑。
站起身,我该好好地去理理那些让我觉得按部就班、枯燥乏味的工作了,从眼下的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做起,用脑用心用情,为这个国家做出哪怕一点点的贡献,无愧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