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气”在“人”而不在“位”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委组织部 王攀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们常用“气”来描写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也反映出这个人在一段时间里为人处世、干事创业的“姿态”。

  一个人的“气”往往能在他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方式和过程中显现。在一些特殊群体身上,他们身上的“气”往往显而易见,就拿年轻同志来说,他们富有朝气、锐气和英气,但有的年轻人也会显得“暮气”“老气”沉沉。在当前的干部队伍中,有一种“气”是最值得警惕的,那就是“官气”,这种“官气”是官僚主义在干部身上的体现。

  “官气”古已有之。古时一些官老爷出门喜欢讲究排场,前呼后拥招摇过市好不气派,他们面对百姓时,往往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是打官腔就是耍官威,一味欺压百姓,留给群众一副丑恶嘴脸。南宋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就提到了一名叫田登的州官,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登”字,便规定州内百姓要避讳他的名字,在谈话时不能说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不少吏卒也因此挨过板子。当时正月十五摆花灯,吏卒书写告示因要“避讳”,便将公告中的“灯”改为“火”,告示也就成了“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天”。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是非常不满,看了这张告示更是气愤万分,忿忿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由此可见,百姓对“官气”是极度痛恨的。

  “官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有了“官位”后,在一点点权力和欲望的积累中慢慢形成的,打官腔、耍官威都是“官气”的外在表现。近年来,一些高校学生干部抖“官威”的现象引发热议,这些年轻学生干部“官位”不大,“官威”却是不小,工作群里一句句“官腔”打得盛气凌人。这类现象实质上也是官本位思想、官僚习气在校园的侵袭。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以为自己手中有一点权力,便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举手投足处处表现得“官气”十足,眼高手顶,对待办事的群众全无耐心,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殊不知,这所谓的“官气”只是因为你的“位子”“帽子”,拿掉这些,“官气”也就会烟消云散。

  “气”在其“身”而不再其“位”。一个人身上的“气”来源于他的思想、信念和修养,不会因为所处的环境而改变。正如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所写,一个人长期受到诗书的熏陶,源源不断地汲取书籍中的智慧,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那他的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而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则表达出淡定自若、从容清醒的自信,这份自信的气质便源于埋头实干、不慕虚名的作风。很多干部在起步时,守得住艰苦朴素的日子,埋头苦干,一心为事业、为群众奉献,但一旦走上领导岗位,拥有一定的权力之后,便犹如换了一张面孔,“官气”陡增,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抛诸脑后,最终被群众所厌恶抛弃,跌入堕落深渊。

  很多革命先辈们,不管是在艰苦岁月还是在和平年代,不管作为普通党员还是走上领导岗位,从始至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本色,保持着一心为民姿态,任时光消逝,他们身上的“气”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纯正”。周恩来总理生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地位多高,都始终以普通党员自律,以一个平民自居,从不搞特殊。1962年他到大庆油田视察期间问候几个抢修水泵的工人,一个青年工人因为满手油污,把手藏在背后往衣服上擦油,周总理笑着把那工人的手从背后拉过来紧紧握住,亲切地说:“我也做过工人,没有油污就不是工人的手,我不怕油!”这就是周总理身上平易近人的气度。对于那些稍微有一点权力就耍起官威、打起官腔的同志来说,这是一种警醒。共产党人“不搞特殊”就是最为独特的“气质”。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这不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则是一种高级趣味,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反对和打击“官僚主义”的过程。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共产党人,不管身处何时何地,身居何种“位子”,都要脱离“官气”的低级趣味,都要守住艰苦奋斗的“气”,守住清正廉洁的“气”,守住为人民服务的“气”,要把党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这些“气”自主地从身上散发出来,永不消散。
发布人:23克拉 发布时间:2019-4-16 08:50 收藏 阅读人次:4167

回复

1和谐幸福美丽家园发布时间:2019-4-16 10:45

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本色,保持着一心为民姿态。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