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第七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在陕西延安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论坛上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
“美好生活”出自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主要矛盾的转化。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共产党人的目标也跟着转化。过去是吃饱穿暖就成,现在除了要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也不能不振兴;入学率再创新高,但教育均等化依然重任在肩。还有能不能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能不能在家门口看得见绿水青山?能不能让每一个贫困户都体会到获得感?这都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奋斗的新目标。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陈希同志提出“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呼吁广大党员干部既要以身作则带头行动,又要认清目标、形势,以新的担当回应新矛盾,新需求。
在新导向中落实新担当。日前,一则关于《102条惠民政策换不来一句满意,扶贫如何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新闻火遍了网络。一方面,扶贫干部纳闷为什么“白加黑”、“5+2”的干却换不来群众获得感,一方面群众被络绎不绝的扶贫表格,以及频繁出现的领导慰问惹得烦闷至极。干了却没有获得感,这是表现。而其实质其实是我们党的干部在工作中缺乏时代视野,没有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干事导向,还是沿着老路子在往前推动,导致事倍功半。以扶贫说开去,更需要我们在干事之前先想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时代背景,先立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干事导向,才能做到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在新能力中做实新担当。“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四力”是陈希同志对“美好生活”实现路径给出的答案。“四个力”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其中凝聚了执政的核心要义,也给当下党员干部提高执政力提出要求。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担当能力建设上下功夫,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力量和号召力入手,不断提高能力,修炼内力,创新技能,做政治坚定的“筑基人”,做善解难题的“高能者”,做联系基层的“实践者”,做深受爱戴的“贴心人”。
在新格局中拓展新担当。当下,世界经济复杂,国际形势多变。这样的世界大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的还有对和平和谐发展环境的渴望,也更需要有善治之人来拨云见日。在此情况下,唯中国以特有的“中国速度”、“中国智慧”领跑全球发展,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方案,听到中国声音。世界瞩目中国,中国也应不负期待。这就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党的干部心怀大格局,肩抗大担当,要有回应全球问题,帮助世界人民走向大同的胸怀和自信。这样才能在“新格局”中凝聚起“大力量”、“大气魄”,实现“大担当”、“大发展”,带领全党全民走向更加鲜活光明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