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水至清仍有“鱼”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苏波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水清无鱼”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意在提醒为官者当仁慧施政,宽政于民。原文的“鱼”是指老百姓,但若把“鱼”替换为党政干部,将该论调放在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中来思考,显然应该改成“清水有鱼”更为贴切。

  情感上讲,消极的论调会传递消极的态度,而消极的态度便是一种极易扩散的情绪瘟疫。试想若“水至清则无鱼”的论调成为主流,作为群众,认可这种论调,将如何看待党和政府的行为;作为干部,面对这种论调,该如何与初心使命自洽;作为贪腐者,心怀这种论调,必然会更加无所忌惮地浑水摸鱼。在反腐上留情,有些人将会失望,有些人将会失心,有些人将会失德。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即便没有“水至清则无鱼”的论调,当下反腐工作诚然无法做到“水至清”,然而这依旧不能动摇反腐工作“至清”的决心,因为但凡在出发点上留出一点点“浊”的空间,便是蝇营狗苟的温床,形而上的Bug也将演化成形而下始料未及的糟糕局面。

  理性分析,反腐讲法,鱼水谈情,两者核心特质有区别。网上盛传一篇《偷面包的美国老太》,故事中大萧条时期的老奶奶为了不让几天没吃东西的孙子饿死而偷了面包,虽然所有人都同情和理解她的行为,但老奶奶依旧要为其偷窃行为承担应有的代价。相较于萧条时期的弱势群体,庙堂之上的当权者更应理解、苛守和维护法律尊严。人类文明最大的教训就是对技术的警惕、对人性的宽容,而人类文明最大的经验就是对技术的宽容、对人性的警惕。技术上讲,我们还有“至清”以外的努力方向么?制度本质便是警惕人性的弱点,当一个人对制度失去敬畏之心,那么他也将丧失底线。相较于“大老虎”,基层的“微腐败”更是民众能直接体会到的切肤之痛。

  着眼现实,“清水有鱼”是特定文明的特定产物。在几千年的农耕时代,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物质的匮乏感中,即便如此,人民依然推崇清廉为官。二百五十年间,世界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我国物质文明迅猛发展,曾经高官厚禄者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及现在的小康之家,普通人的生存条件已经迈过食色本性的门槛。只有到了一定的权力阶层才能有尊严地活下去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最需要对抗的是隐藏在我们思想里对于权力的妄念。“至清”是民心之所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条件以及可行性,时机已到。

  严于党方能宽于民。如果我们在思想上容忍了“微腐败”,那么“村村见干部”、“最多跑一次”和“精准扶贫”等优秀改革举措也将在庸政懒政的炮弹下灰飞烟灭。人的欲望导致了水至清则无鱼,在和谐的大环境下,剔除过剩的欲望后,相信水至清依然有鱼,而且很美。
发布人:永组轩 发布时间:2019-5-20 10:48 收藏 阅读人次:29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