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的环境怎么这么差啊?住宿的木房子漏雨不说,还没有厕所,晚上起来摔出个长短怎么办?”经过新一轮的职务调动,笔者所在单位被“发配”来一个新任年轻公务员,因为嫌弃住宿条件简陋,政府只好出钱让他暂时居住在附近的宾馆里。
众所周知,乡镇特别是边远山区不仅远离城市繁华,生活单调,而且工作环境较差、待遇较低,是年轻干部十万个不愿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近年来,公开选拔公务员数量越来越多且趋年轻化,是社会的“天之骄子”,普遍拥有高学历、高情商:有些是刚从大学出来的90后、00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少艰苦奋斗的生活体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是这里嫌累就是那里嫌脏,无法完全蜕却骨子里的娇和傲:设备不齐全的房子不愿意住,路不通车开不到的村子不想去,农户水缸里的水不敢喝……沉不下身子,静不下心气,一山望着那山高。
公务员不是个享福的职业,基层公务员更是个需要艰苦奋斗的岗位。我们党历来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重点选拔和培养那些有基层工作经验、能力出众的年轻干部。年轻干部下基层要摆正心态、端正态度,深刻认识到基层锻炼的重要性,在一线学习,向群众取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打消功利念头,年轻干部来基层是来扎扎实实为老百姓服务的,不是把基层当成一种经历的过渡,更不是一种职务晋升的跳板。
年轻干部怎样才能磨练自己?就是要敢于到基层、到艰苦复杂的一线去砥砺,在那里锤炼党性,塑造品行,从思想和心理上祛除“娇气”和“骄气”,一心撸起袖子在“吃紧”一线和“吃劲”岗位“蹲苗”。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年轻干部如果不在苦水里泡一泡,就不可能对人民疾苦有深切感受,就不可能对成长机遇有迫切感恩,也就不可能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条件苦一点,困难多一点,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时候。勇于在实践中经风雨,由“细皮嫩肉”炼成“柳颜筋骨”,由“弱不禁风”变成“大风不倒”,基层天地是自由驰骋的疆场,是年轻干部大展身手的靶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史上有作为的人,多是在年轻时候便开始了艰苦奋斗。他们或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不停地阅读,他们或一根扁担挑粮干革命,他们或一颗种子扎根大地为人民……正是经历了艰苦环境的磨砺,他们才逐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不磨怎见真功?不磨怎能建功立业?尤其是年轻干部,在成长的“黄金期”,更应主动走出“温室”,到“吃紧一线”“吃劲岗位”上练就真本领,“斗一斗”怕苦怕累的“公主病”“玻璃心”,去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锤炼作风、磨砺党性、强壮筋骨,接受风雨的洗礼和考验。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如果没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就没有新中国70年的辉煌巨变;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就没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硕果累累。
虽然我们已经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跋涉千山万水;虽然我们已经战胜重重困难,但仍需不断克难攻坚。“赶考路上”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携手同心,凡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为民谋福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自己的辛苦和实干指数换取后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