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从“邹忌纳谏”中汲取“三我教训”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委组织部 何乃林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人邹忌,从妻子、小妾、客人对他外形不同的评价中,悟出治国理政应广开言路的道理。近日,在研读《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中,对这个故事的感悟又加深一层、理解又透彻一点。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不仅莫让“美言”遮蔽双眼,更要谨防“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情形侵蚀自己的底线。

  事实面前当自明,组干干部要存“公心”,谨防“私我”的有失偏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得人之道,惟存公心。”邹忌虽然外表俊俏,但与城北徐公却不能相提并论;邹忌的妻子对其存有私心,故而道出“徐公何能及君也”。对于组织部门来说,能否正确识人、用人、待人,关键就看是否有“公心”。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处理好公和私的关系,明公理、处公心、讲公道、谋公利,树立起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对待人民群众要公平、公正,强调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不能够因群众身份不同而区别对待;对待领导、同事要秉持公心,给予他们充分、恰当的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位领导和同事,不因私人感情而区别远近亲疏、互分彼此、有失偏颇。特别是在干部考察等工作中,不因亲疏有偏见,不拿原则换人情,不用权力搞交易,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谨防“私心”膨胀,做一个“有分量”“分量重”的人。

  赞歌面前当自省,组工干部要防“捧杀”,莫听“畏我”的阿谀奉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鲁迅杂文《骂杀与捧杀》曾写到,扼杀人才有两法:骂杀与捧杀;捧杀就是指对人才不切实际的拍马奉承,让其不知不觉的跌入陷阱。邹忌的小妾对其畏惧,同样道出“徐公何能及君也”的结论。时下,一些组工干部也面临着被“捧杀”的危险。由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组工干部一定程度上让人有一种因尊敬而产生的“畏惧感”,往往对组工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但是,也免不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组工干部作无原则的吹捧,什么“劳苦功高”,什么“前途无量”,什么“最讲原则”等等。个别意志薄弱的组工干部,在众口一辞的奉承面前,不免头脑发热,飘飘然起来。对待工作,得过且过;同事相处,唯我独尊;说话办事,脾气渐长;觥筹交错,丧失党性。组工干部防止被“捧杀”,就要学习邹忌的自知之明,时刻警惕花言巧语,把组织岗位带给自己“高看一眼”的荣誉当做一种激励,当做一种挑战,在赞扬声中保持清醒、在奉承声中保持自省,不管刮什么“香风”,都能达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境界。

  诱惑面前当自警,组工干部要防“围猎”,小心“有求于我”的陷阱。“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邹忌任齐国相国,身处高位,手中有权,客人有求于他,故而给出“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的答案。东汉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广为流传,面对别人私下的馈赠,道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抵住了金钱的诱惑。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无一不是从吃拿卡要开始的。组工干部的工作性质,很多人都会“有求于我”,容易成为一些人诱惑、攻关的对象。这就要求每个组工干部都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以人格力量抵制围猎的侵蚀。要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使守纪律成为一种内在自觉,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决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要保持内心的恬淡充实,把个人看得轻一些,把事业看得重一些,不沽名钓誉,不好高骛远,在沧海横流中守得住本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
发布人:岚组轩 发布时间:2019-7-12 10:05 收藏 阅读人次:4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