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选调生 你们应该“不一样”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清江镇人民政府 沈柯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通过省级选拔考试,以选调生的身份步入到基层公务员行列。那选调生是什么呢?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

  乍听起来感觉选调生“不一样”,似乎有成长的捷径、提拔的优势。其实不然,选调生确实应该“不一样”,但并不是所谓的提拔成长更快,选调生的“不一样”,是一种思想认识的不一样、自我定位的不一样,是需要立志奋斗一生的不一样。

  选调生的“不一样”是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使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发生转移,它伴随人出生而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古有萧彪:"父有宾客,辄立屏风后,应受使命",又有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见有使命感的人能给人以安全感,能让人委以重任。人在有了使命感之后,就会遵从它的指引,具备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的勇气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是最有能力的人,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民族,是最有力量的民族。

  选调生,是选择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从参加工作之日起,就倾注着组织的培养和关怀,就应该“不一样”,既要在基层“和光同尘”,沉得下去、融得进去,又要在平凡琐碎的基层事务中登高望远、立志奋斗。当成为选调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平凡而又不平凡一生,从那一刻起就应始终心怀使命感,树立“无功即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也是错”的思想,以埋头苦干的执著、有独辟蹊径的创新、有义无反顾的果敢、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安心扎根基层,立志在基层干一番事业,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铸就新时代的伟业。

  选调生的“不一样”是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紧迫感

  在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中,“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成了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总书记自己也曾回忆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在那七年的知青岁月里,总书记正是以这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才能在迅速成长成熟,同时伴随着他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一路追寻过来,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选调生往往都是从校门一脚踏入机关门,正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处于人生芳华阶段,但对于基层工作这门课,可以说是“门外汉”。要想在基层的舞台上扎住根,跳出优美的舞姿,就应该“不一样”,要深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从“小学生”做起,不断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在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中、在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中、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快的锻炼提升,同时要有“本领恐慌”,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主动赶上时代变化发展,为基层工作提供现代化治理思路、贡献更加高效的治理办法。

  选调生的“不一样”是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责任感

  一百多年前,一声炮响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苦难历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宛如一道曙光划破黑暗的长空,为我们的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血与泪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的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但同时也面临着比任何时候都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着比以往更加难啃的硬骨头。

  选调生作为党政领导后备干部,就应该“不一样”,更要担起恪尽兴国的责任,要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你看,大声呐喊着“有条件上的王进喜,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刚进西藏,就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话语的孔繁森......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做出了一番动人心魄的举目成就。斗转星移,奋斗至今,选调生当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在工作中迎难而上、当为则为,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奋斗姿态,换来事业发展一年年的新变化、换来群众生活一年年的新改观。

发布人:小雨淅淅 发布时间:2019-7-12 10:49 收藏 阅读人次:44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