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自觉传承公私分明的“光荣信条”

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 王邦和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宋代《竹坡诗话》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处理公事,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点燃自家的蜡烛、灭掉公家的蜡烛后,才拆开家书来看。“公烛”“私烛”之别如一种隐喻,照见公私分明的精神境界。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之间,本如楚河汉界,理应泾渭分明,这是为官从政者当恪守的“初心”。然而,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公私观扭曲错位,或公私不分,或先私而后公,甚至有私而无公。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腐败分子来看,往往都是从公私不分、揩“公家油”开始,进而以权谋私,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事实反复证明,不弃私心,必废公事;不祛贪欲,必栽跟头。

  公私分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在处理公私关系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光辉典范。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新中国成立后,却从不徇私,为亲属“开后门”。周恩来同志一生公私分明,“三付餐费”成为一段佳话,并对身边的人“约法三章”。老英雄张富清从不占公家便宜,并反复叮嘱家人“不给组织添麻烦”等等。共产党人筚路蓝缕、不畏艰险,成功创造一个个光辉奇迹,不正是靠大公无私的“精神密码”,让“初心”汇集成一股股“铁流”?

  “针尖大的窟窿透过斗大的风”,公私之间系于一念之间,是考量一名党员党性的“试金石”。公私不分、损公肥私,归根结底是思想的“总开关”出了问题。领导干部唯有树牢正确的“公私观”,从思想深处划清公与私的界限,认准公与私的红线,守住公与私的底线,才不会被私心杂念所干扰,把私心带到工作中,将杂念掺和在公权中。要注重修身养性,常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涵养正气,祛除不良习气,把党性体检贯穿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反复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筑牢自己的“信仰之魂”,补足“精神之钙”,不忘入党初心,永葆共产党员永不沾染的浩然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形形色色的诱惑很大,倘若让私欲凌驾于公权之上,便会贻害无穷。在处理公私关系上,领导干部应该以高于群众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始终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要做到有人情味,又要坚持按原则办事,特别是当个人感情与党性原则、公家利益抵触时,要毫不动摇地站稳人民立场,绝不占公家的一毫一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贪一分公款,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领导干部只有牢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不因私废公,才能换来朗朗乾坤、海晏河清。
发布人:王邦和 发布时间:2019-7-26 07:41 收藏 阅读人次:38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