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点燃党员干部的“共情力 ”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委组织部 辉组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也有人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每个人都在这个热闹的世界里吞噬自己的孤独。”为什么没有感同身受?因为缺乏“共情”,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换位思考、没有真正意义的尊重和接纳,就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具备“共情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点燃“共情力”,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用心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中讲到,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称自己是农民,也常说“我们老陕”,他把自己看成是陕西农民中的一员,黄土地的一部分。在他眼里没有贫富贵贱,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对待人总是和声细语,以理服人。在开铁业社过程中,需要处理各种矛盾和情况,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弄通,把心里的疙瘩解开。职位没有高低,工作不分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干部就是政府的腿、老百姓的嘴,必须植根于人民,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困难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赖。

  点燃“共情力”,把自己当成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用行动去体会人民群众的不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只有在基层受过苦,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才能找到符合群众需求的正确的工作方法,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俗话说:“干部脚粘土,百姓心不堵。”

  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问题和解决办法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基层,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少点“官味”,多点“乡土味”,多用群众语言沟通,听民声、暖民心。要多参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常登百姓门,常记百姓忧,常解百姓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点燃“共情力”,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服务员,用智慧去破解民生难题。《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提到:陕北良田不足,在山上种粮食,广种薄收。时任支书的习近平就带领乡亲们一起打坝、搞农田基本建设,增加粮食产量。陕北植被稀疏,砍柴难,做饭、取暖、照明都是难题,习近平就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建立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燃料不足问题。同时,根据需要,还相继办起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等,只有群众需要什么,习近平就干什么,把想法变成现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直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树立以群众为本的观念,凡事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多办一些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切实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发布人:兰兰2019 发布时间:2019-8-14 08:17 收藏 阅读人次:44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