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方寸”之间见证祖国巨变

四川省屏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马瑞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看电视,是一种娱乐方式。对于我来说,感受尤为特殊。

  1988年,我出生于四川巴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我们村的很多青壮年都是背井离乡,卖苦力挣钱,养家糊口。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特别希望我们这一辈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四五岁时,邻居家率先买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挨得近的几户人家急匆匆地吃过晚饭,在8点以前,准时聚在一起,观看《青青河边草》。“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至今,歌词仍耳熟能详。不久,我的父亲赶上潮流,添置了一台17寸的电视机。犹记得,童年只能收看四川电视台,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白眉大侠》《雪山飞狐》等电视剧。那时的广告超级多,真的是“在广告中插播节目”。每个周二下午,电视画面上出现一只钟表,停播半天。那时的电也很稀缺,无法全时供应,停电是经常的事。所以要准备好煤油灯,为了看正片,还要准备一个笨重的蓄电瓶。

  读五六年级(十一二岁)的时候,我们镇上已经安上了闭路,条件好的家庭已经用上了彩电,可以收看比较多的频道,那会儿主要播放《济公》《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学校把一台彩电放置在焊接好的铁框里。下课后,老师偶尔会打开电视,同学们占据教室、窗外的有利位置,一起观看《西游记》等动画片,丰富了课外生活,其乐无穷。印象最深的是,中央6套曾播放过《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边看变笑,笑得前仰后合。老家因为穷,只能使用简易的天线或天锅,安装在很高的地方,去“蹭”更多的台。

  初中的时候,VCD、DVD风靡了起来。各家各户不甘落后,竞相购买,出租光碟的门面生意非常火爆。那个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是李连杰、成龙、周星驰的电影,所以他们在80后心中的地位才会那么高,几乎无人可以撼动。

  到市里读高中的时候,教室的角落里也放了一台电视机。课业繁重,老师一般只让大家收看英语频道学英语。有时候,会有同学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播放SHE或周杰伦的专辑,让我们“开开眼”。

  到成都上大学,买了电脑。没事的时候,在宿舍里下载美剧、韩剧和BBC的纪录片,比如《越狱》《反恐二十四小时》《一枝梅》《行星地球》,让人耳目一新。那时才发现,我们国家的电视剧整体质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看多了,慢慢地,也出现了审美疲劳。

  参加工作以后,随着4G的普及,手机的智能化,流量价格的亲民化,越来越多的低头党出现。各种综艺节目、直播出现,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家里的电视越来越大,越来越轻巧,还换了新面孔——曲面屏,但是似乎电视越来越鸡肋,上班族专门在家里看电视更为奢侈或罕见,几乎只有老人或者小孩才会在家里看。现在,除了陪小孩看动画片,我几乎不在电视上看节目。周末我偶尔会带家人去看电影,欣慰的是,在美国大片的冲击下,《流浪地球》《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影片不断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质量越来越好。如今,我的老家,修了很多新房,公路铺上了水泥,车来车往,“赶场”也很方便。我的父母在家里也安装了宽带,偶尔也会玩玩微信、抖音。

  方寸之间,见证巨变。回首31载岁月,我的心中充满感激。感激父母,不辞艰辛,创造条件让我完成学业,走出大山。感激自己,不服输,不止步,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激国家,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绝大多数国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忆苦思甜,继往开来,而今迈步从头越,撸起袖子加油干。
发布人:信马游江 发布时间:2019-8-15 12:56 收藏 阅读人次:256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