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莫要以“堵”换“疏”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 曾德慧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史记》中周厉王止谤的故事可谓悬于后人头上的一把戒尺:周厉王暴政令百姓苦不堪言,面对百姓的指责,他选择监视提出意见的百姓,以杀止谤。一时间百姓敢怒不敢言,邵公劝诫百姓之口应疏不应堵,但其不听,再无百姓谏言,三年后,周厉王被放逐到彘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党员干部以史为鉴,便知悠悠之口最是难堵,与其大费周章,搞面子工程,不如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敞开胸怀,广纳意见,正视问题,加以改正。

  听,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党员干部实现自我革命的必要途径。党员干部要听得进去,践行好群众路线,搞好干群关系。有的干部行掩耳盗铃之事,一味沉浸于自己构造的“安适圈”,舒畅了自己,疏离了他人,成井底之蛙,既耽搁了自己,更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唐太宗善听谏言,成就“贞观之治”。四川大学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校训,“川大精神”代代相传。党忠实践行群众路线,破后而立铸造新中国。实践证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党员干部要甘当“学生”,做善听者,听意见建议,行群众路线,辨是非好坏,助自身成长。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党员干部要听各方意见,要好坏兼听,但有的干部却有选择的听,只听好的,屏蔽坏的,甚者还想方设法捂住他人“耳朵”,醉心于表面工程,但面子再亮,里子终究难登大雅之堂,“海市蜃楼”终有消散之时,“黄粱一梦”难取信于民。宋高宗偏信秦烩,一代名将岳飞含恨而终;宋徽宗错信郭京,一朝沦为阶下囚;马谡不遵诸葛亮嘱托,蜀军惨败痛失街亭。历史证明,“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党员干部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听得进去忠言,接受得了劝诫。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党员干部应严于律己,有过则改,听之,不能任之,须检视自身,查找不足,加以改正。“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国共产党是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期间遇过挫折,走过弯路,是海纳百川的底气让党每次都在实践中找到方向,不断完善自我,倾听各方意见建议,实现自我革命,可谓党保持生机的法宝。听只为第一步,听而不改反易加剧矛盾,丢失群众信任,“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易存难易消,党员干部要听得进去,更要改得过来,须知人非完人,但人可以完善,“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是以,“堵”不如“疏”,疏通百川,补足短板,不断扩大容量,终会汇聚汪洋。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9-8-16 09:09 收藏 阅读人次:2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