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那些年父亲夏季出行必备的“冰棍箱”

四川省简阳市望水乡斑竹林村 黄小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小时候,夏天经常看到父亲在自行车后面绑着一个绿色的箱子,很是好奇。于是有一天软磨硬泡地成功“说服”了父亲,让他带着我一起出门。  

  早上很早,父亲就把我叫起床,然后驮着我和“冰棍箱”去了镇上的冰棍儿厂进货,每天一大早就会有很多人到冰棍儿厂进冰棍儿,然后去各个地方卖。每个进货的人,都推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后面都绑着一个四方形的绿色箱子,有的是白色箱子。每根冰棍儿进价三分卖五分。进好货以后,父亲便开始走村串户去吆喝着卖了。  

2019-9-2 09:27 上传
下载附件 (486.12 KB)


  一条小公路上,一辆自行车,一个大人一个小孩,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绿色的箱子。每走进一个村,父亲便用嗓子吆喝着“卖冰棍儿了,一毛钱两个。”对于70年代来讲,小孩子们吃零食都只能是奢望。小孩子们对卖冰棍儿的声音总是那么敏锐,隔着老远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然后就叫嚷着让大人们买。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即使只要五分钱一根的冰棍儿,都是奢侈,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的。每次能够如愿吃上一根冰棍儿,几个小孩就会喜悦地分享,一人舔一下,仿佛就像吃着人世间最美的美味。孩子拿着冰棍儿,贪婪高兴的样子,即便是剩下一根瘦弱可怜的木棍儿,也舍不得丢掉。

  过了几年后,我长大了一些,看着父亲每天汗流浃背来回奔波,我产生了自己去卖一回冰棍儿的想法。这时候有了冰砖、双棒、绿豆冰棒、七个小矮人、娃娃头、夏威夷等品种的冰糕,看得我眼花缭乱,然后选了几个品种,装了箱,学着父亲那样去走村串户。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喊出的第一声“卖冰糕了……”声音喊到一半,见有玩耍的孩子抬头看着我。当时脸颊发烫,发出的声音小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想到冰糕箱里面的冰糕,想尽快让这些冰糕“心有所属”,找到“收留”它们的人,于是我大声地喊了出来。小孩把冰砖放到碗里面用勺子舀着吃,尤其是将冰砖与汽水混合搭配,冰冰的汽水加上浓郁奶味的冰砖,看着“摇头晃脑”的小孩,我想味道应该“美不可言”。我想尽一切办法保护着冰糕箱里面的冰糕,不让它们见到一点阳光。因为我知道,只要它们见光就“哭”,眼泪是它们最强有力的语言。我爱它们必须胜过我露在太阳底下的皮肤,还有流在脸上倔强的汗水。我的付出没有让我失望,最终我把一箱子的冰糕全卖完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村都开始出现零售店,用自行车驮着冰糕箱吆喝着卖冰糕的人也悄然流逝,父亲也干起了其他工作,那个绿色的冰棍箱就一直放在杂物间里面,“光荣退休了”。

  冰棍箱“退休”,被放进杂物间,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相信不久的将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目标也会“梦想成真”。

发布人:黄小莉 发布时间:2019-9-2 09:28 收藏 阅读人次:4440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