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马灯照亮求知路

安徽省泗县纪委监委宣传部 刘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周六的上午,母亲和我爱人在家中楼下的储藏室打扫卫生,在墙角发现一个积满灰尘的塑料袋,里面鼓鼓的不知装着什么东西。爱人将袋子提了出来,九岁的儿子也好奇地凑到跟前看,我将袋子一层层打开,原来是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儿子不认识,说:“这是什么老古董啊?”母亲说:“这叫马灯,跟你爸的年龄差不多哩。”看着这久别重逢的老物件,我的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思绪一下飞到了上小学时候的上世纪八十年代……

  我出生于皖北平原上的农村,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儿时最深刻的印象倒不是饥饿(我们家乡地多,盛产粮食),而是文化生活的匮乏和枯燥。我八岁上学,从小就非常爱读书,但除了学校发的课本,我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即便如此,课本仍被我学得滚瓜烂熟,照母亲的说法就是“吃书”。偶尔从父母是老师的同学那里借到一本《课外生活》,我都如获至宝,放学以后狂奔回家,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自己边读边乐,浑然忘我,通常看完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

  家里穷,农村用电也不普及,马灯陪伴了我童年读书道路上的无数个夜晚。每天吃过晚饭,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任何娱乐。我点亮马灯,在饭桌上摆好课本,开始做家庭作业。母亲在床头就着灯的微光,纳鞋底做针线,一边和父亲唠嗑,陪着我做题。常常到夜深人静,母亲轻声提醒我:“小稳,天不早了,睡吧!”我总是头也不抬地说:“一会儿就做好了,我做好了再睡……”

2019-9-3 09:32 上传
下载附件 (341.16 KB)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那个暑假的一天夜晚,大雨滂沱,我发了高烧,虽然吃了村卫生室给的药,体温却迟迟不退。父亲焦急地摸了摸我的额头,断然决定立即背我去十多里外的镇卫生院就医。父亲背着我,披上雨衣,母亲打着一把黄油纸伞,手里提着马灯,夫妻俩在风雨里踩着乡间水嚓嚓的泥路,靠着一点微弱的亮光,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向隐没在黑漆漆夜幕中的远方……医生给我做了检查,帮我挂上吊瓶,父母的脸上才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是在一九九一年,那年夏秋之际全县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目标是实现全部农村通电。我心里的喜悦兴奋真是难以言表,整天看着那些电工在门口树电杆、拉电线、装电表来来去去,我日思夜盼着他们能早点把电灯这个神奇的东西装到我家,马灯的那点黄光我实在是受够了。

  终于,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母亲告诉我电灯已经装好了。我一听简直乐得一蹦多高,赶紧拽拉绳,果然灯光璀璨,亮满全屋,和马灯相比不啻天壤之别。我就盼啊盼啊,希望天快点黑吧,我要彻底体会一下在电灯下做题的感觉。那一晚,我做题特别专注特别认真,我是真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灿烂光明啊!

  电力的普及,使马灯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不知什么时候,家中的马灯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我也一直没有在意。

  进入新世纪,我们县的农村电网又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造,现在我的乡下老家不仅全部实现电气化,还基本普及了太阳能路灯。每到傍晚路灯次第点亮,人们在路旁有的散步、有的聊天、有的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其乐融融,和谐温馨。

  今天的年轻人可能没几个用过马灯的了,但马灯凝聚了几代人对艰苦奋斗岁月的深刻记忆,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是不应该被忘记的。看着儿子那稚嫩的脸庞,我觉得有必要和他谈谈我和马灯的故事……
发布人:江湖小鱼7148 发布时间:2019-9-3 09:22 收藏 阅读人次:3208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