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变化中的大水井

云南省鲁甸县大学生村官 戈应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天刚亮没多大一会儿,就听到楼下同事罗哥洗漱的声音。心里嘀咕着他起这么早干嘛,难道是要入户走访贫困户去?我一骨碌也爬了起来,睡眼惺忪地便下楼问他是不是要去入户走访?他说今天是农历二十八,看着村公所门口人来人往的,想必大水井集市上已经很热闹了,去赶街买点土特产带回家。

  我们去赶集时,阳光早已照耀在干净而整洁的水泥路上,乡街子的两旁早已摆满了蔬菜、水果和日常用品。各种特色小吃沿街铺陈,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不论是金黄的油香、酸爽的豌豆凉粉,还是冒着缕缕青烟、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无不吸引着赶集人的眼球,诱惑着人们的味蕾。我们也禁不住凉粉的诱惑,一人点了一碗凉粉。“呼哧呼哧”的吸入声中,惬意痛快!酣畅淋漓之余,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卖凉粉的嬢嬢闲聊起来。

  “嬢嬢,您的凉粉还是这么好吃!您在大水井卖凉粉多少个年头了?”

  “好些年了,我都记不太清楚了。那个时候只有一条长一两百米的独街,现在这半山上都是街道和房子。”

  “您每到街天都来么?”

  “是呀,现在路修好,交通也方便,以前从桃源岩洞走路到这里要几个小时,运气好遇到车也要1个多小时,现在坐车十多分钟就到这了。”

  呵,关于大水井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

  我初次来大水井,是2007年的冬季。一个嫁到大水井的堂姐坐月子,我应邀同她娘家人一起到她家做客。来时只听说要经过一条去昆明的老国道,路不太好走,出城以后便是土路,坐客车一个小时到大水井街上,还要走上半小时才能到她家。心里想着还没通水泥路、车到不起的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车上的电视机、烤火炉等要怎么拿回去?

  我们一路颠婆,过了好几个大弯,终于到了大水井街上。果然,那一条算不上是街的街上只有几个百货店、两个理发店、一个卫生院和几个摆日常用品、蔬菜、炸洋芋的小摊子,生意冷冷清清的,不知是天气冷的缘故还是由于那几栋寒酸的石头房,与县城的热闹景象比起来不免让人大跌眼镜。

  堂姐婆家的亲戚早早就来街上等着帮忙搬东西,他们把东西用绳子捆在背上或是放在背篓里。一个比我大一点的姐姐,竟然把烤火炉用绳子捆好背在背上就走了,顿时让在家拈轻怕重的我汗颜,也莫名心酸。我们在街上停留了一会,便往堂姐家赶路。原来她家住在半山上,难怪车子到不了。我们顺着山路盘旋而上,不时可见一排排土墙房高错低落的附在半山腰上,远远望去,堂姐家两层的石头房子似乎格外醒目。

  我第二次来大水井,便是2016年9月,也是我来大水井当大学生村官的时间。这里已不是我初次来的那番寒酸景象,213国道正在修建,土墙房几乎没有了,好几个社的串户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公所旁边多了几栋砖房,大水井的街道变宽了,赶集的人了多了起来……

  “小戈,你吃好没有?”

  罗哥的招呼把我从遥远的记忆里拉了回来。碗里的凉粉已没有多少,思绪却还在过去和今天之间盘旋。从前冷静寂寥的大水井已无从循迹,周围孩子们在嬉戏打闹,商贩在吆喝着,大人们则在认真挑选着所需的商品,好不热闹。此刻,街道上最动听的旋律莫过于商家的阵阵吆喝声。

  兴许,太阳西偏,人群散去,商贩会打扫干净各自摆放区域的卫生,垃圾车经过之处,依旧如初般干净整洁。华灯初上,村委会旁边的广场上,音乐声一浪高过一浪,舞者尽情扭动腰肢,打球者挥洒着属于青春的汗水,三五成群的大妈大叔们在拉着家常。“以前干活回家,吃着没油没盐的汤泡玉米饭,天才黑就忙着睡觉、怕半夜饿醒,哪能让你像现在这样‘吃饱了撑的’在这里‘张牙舞爪’的跳舞。”宽敞明亮的广场上不时爆出阵阵笑声……

  朦胧的过往,朗朗的今朝,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着,也愈发清晰可见。大水井这片广袤的热土亦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继续承载着忠厚、朴实的人民,渲染出生活中最靓丽的色彩,奔向幸福的未来。
发布人:凌空飞雪 发布时间:2019-9-5 14:59 收藏 阅读人次:4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