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马大叔返乡记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 谷颜卿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自幼跟随父母闯关东的马大叔回山东老家探亲的消息一经传开,他家立刻挤满了前来看望他的乡亲们,马大叔跟乡亲们开怀地说啊笑啊,记忆之门也随着说笑声徐徐打开……

  1949年,马大叔出生在山东鲁西北的一个回族小村子里,是家里的第三个男孩。他出生时,马大叔爸妈欢喜的同时,眉头上又添了几丝惆怅。因为家里缺吃少穿,母亲只得每天去地里挖苜蓿、婆婆丁等各种野菜。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大,饭量也越来越大,餐桌上可怜的那点菜常常让孩子们上演“抢菜大战”。三个男孩你一筷子我一勺子,老三甚至直接端盘子就往嘴里扒……于是,村里的文化人给他家的三个孩子起绰号叫“菜龙”、“菜虎”、“一盘端”,嘲笑他家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马大叔问乡亲们,小时候家里存放大白菜和地瓜干的地窖还有吗?马大叔小时候,家里没有冰箱,为了存放过冬的大白菜,地瓜干,马大叔的爸妈就在小院里挖了一个地窖。乡亲们哈哈大笑,现在村里谁家还用那玩意儿。如今,村里人冬天不只吃大白菜了,都吃上了各色的新鲜蔬菜。想吃啥菜,到集市上或县城的农贸市场溜一圈,菜篮子就五颜六色起来。不光这些,过去人们想都不敢想的海鲜产品如今也成了饭桌上的家常便饭。

  “大叔,还记得你当年上学的情景吗?”说笑声中,有人问马大叔。

  “记得,咋不记得呢?”1955年,他来到离家5里远的邻村上小学,第二年的夏天,暴雨冲毁了他上学的道路,他就在偏远的河坝高地走,路途泥泞不堪,还时常溜到河坝下的玉米地里,弄得满身都是泥水,但他从不嫌苦嫌累。上课的课桌是土台子,风一吹门窗叮当作响,他照样跟着老师一笔一划地认真学习。生活是苦的,但梦想是甜的,老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教书育人,给孩子们的心中播种梦想,为他们描绘幸福美好的生活,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奋斗之窗。

  在乡亲们的簇拥下,他来到了当年上学时走过的那条路。放眼望去,这条路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他动情地说:“这条路以前到处是坑坑洼洼,又破又乱,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要是赶个集上个店,没有一天的功夫,别想顺顺当当地进家门。再看看现在,路好走了,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多方便啊!”

  “大叔,咱家乡不仅道路宽敞了,学校也亮堂起来了。”说话的功夫,大叔随着人们又来到了当年自己求学的学校。眼前的景象让他再次震惊了,一排排教学楼代替了低矮的小平房,崭新的课桌,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标准化的操场……马大叔追今抚昔,连连感叹:“现在的娃娃赶上了好时代,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有福气啊!”

  随着乡亲们的介绍,马大叔尤为感叹的是家乡的姑娘、小伙们的工作状况与他那个时候简直就是不可同日而语。1969年,马大叔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成为一名邮政所的邮递员。在内蒙零下40度低温下,他克服重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斗风雪,战严寒,一次次顺利完成投递任务。靠着这种顽强拼搏,爱岗敬业的精神,他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信任,被调到镇上当了镇长,一晃他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一干就是40年。当年,马大叔为了生计,一路奔波闯关东,受尽了磨难,吃够了苦头。再看看现在,闯关东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山东老家的这些后代们,靠着国家的好政策,在自家门口就解决了就业问题,有的办起了皮革厂,生产皮鞋、汽车内饰;有的开起了清真饭店;还有的成立了粮棉加工厂。互联网让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鼠标轻轻一点,产品就远销到欧美国家。

  “变了!真的变了!”马大叔感慨万千,频频点头。“大叔,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村支书握着马大叔的手,兴奋地说道:“你没见咱社区宣传栏上说嘛?下一步咱家乡还要进一步改善种植机构,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游、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产业。照这发展势头,用不了多久,咱的家乡会处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说话间他要回东北了,这次乡亲们不用赶着小牛车送他去火车站坐绿皮慢火车了,轿车直接把他送到济南遥墙机场。他在乡亲们送给的他的美食中只带了一包香椿芽。他说:“一把香椿芽,一缕思乡情”,家乡七十年的沧桑变化,使他更爱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9-9-26 12:48 收藏 阅读人次:7077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