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不妨多些“笨拙气”

山东省安丘市委组织部 周建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秋时期老子主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其中蕴含的哲理令人深思。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当下,有的年轻干部缺乏执着的“笨拙”精神,不安心、不安分,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进入“舒适区”。新时期,绝大多数年轻干部是科班出身,学历高,文凭显赫抢眼,但缺少“朝受命,夕饮冰”的磨砺,不能深刻理解抱朴守拙、以拙求进的智慧:有的舍不得下苦功,偷懒耍滑,能担百斤挑五十,追求安逸;有的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抱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九十靠‘锦鲤’”的心态;有的想法多办法少、说功好做功差,成了“积极废人”……这样的年轻干部很容易碰墙壁、遭挫折、吃败仗,陷入心态失衡的境地,也往往后劲不足,不堪大任,难脱平庸的结局。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今往来,俊采星驰,那些成就非凡的人物,尽管成功的途径各异,但无一不是得益于一股子“拙笨气”。曾国藩一生“尚诚尚拙”,克服了自身弱点,成为一代名臣;屠呦呦从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历经380多次失败,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1978年,国家立项编纂《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教授车洪才接下了。36年后,已是满头银发的车教授走进商务印书馆交付成果时,已无人记得这项宏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这些事例无不证明,无论是为官为政为学,还是开展其他工作,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成就一番事业,非得有脚踏实地的“愚气”“笨功”和“拙劲”不可。凡成大器者,莫不如是。

  其实,那些急难险重里的摸爬滚打、炼丹炉里的炙烤,看似是愚拙的选择,实则内心坚韧、精神远大,所有的历练都能使人变得干练、精炼,成才、成长。因此,年轻干部要排除世俗干扰,摆脱名利羁绊,铆足“入门先站三年桩”的韧劲,下些“笨功夫”,多进矛盾窝,多在“泥中走”,不怕跌倒,不惧摔打,把挫折当成“存折”,在吃劲岗位上多用些“拙劲”,磨出“硬肩膀”;要静下心、沉住气,拿出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头,使些“拙力气”,用心修炼内功,潜心钻研专业书籍、多些经典名著的浸润,持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如此,方能厚积向上之力,夯实成长根基。
发布人:人生没有涂改液 发布时间:2019-10-9 09:57 收藏 阅读人次:327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