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组工“瓷”话

辽宁省凤城市农业农村局 李旭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瓷器在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炎黄子孙更是用智慧与勤劳演绎出唐三彩、宋青花等诸多流派与风格。其实组工事业亦如这“瓷”文化,尤其对于人才的培养任用更与制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取材。烧制不同瓷器,要选不同泥料。烧制唐三彩,要用白色黏土。烧制青花瓷,要用含钴泥料。选拔人才人亦是如此。组织部门选拔人才要做到“两个选好”。一个就是为“箭”选好“靶”。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并不是同步的,需要在不同的“着力点”做文章,精准发力,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切实了解各个部门需求的差异性,全面掌握不同人才储备的大数据。才能有的放矢,锚定方向。另一个就是为“靶”选好“箭”。掌握了部门需求,就要选拔相应的人才。这是一项人性化的工作,只有做得细致,才能凸显人才价值。人才供给与部门需求只有严丝合缝、完美契合,才能取得切实成效。这就要求组织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数据库,并在不同维度上标注刻度,使得选材工作立体化、实时化、动态化。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所选“泥料”才是合格的,“成品”的去向才是确定的。

  塑形。根据不同用途,塑造不同器型。成品用来取水,便要制成瓶壶。成品用于庖厨,便要制成碗盘。教育人才亦是如此。根据需求,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方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既已选定,教育便提上日程。对于人才的教育,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业务素质方面,这是人才存在的价值支撑。只有在业务方面游刃有余、独树一帜,未来才能在岗位上发挥作用。可以集中培训,提升理论素养。可以实习锻炼,加强实践能力。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以知促行,以行固知,且读且行,知行合一。党性修养方面,这是人才的根本。人才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古语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树立正确的德行观,让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成为自己前进的根本动力,把自身追求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在生活与工作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共产主义之精髓,塑思想道德之神形。

  煅烧。提高使用强度,提升煅烧温度。真金不怕火炼,只有历经高温煅烧,泥坯才能变硬变强,尽除杂质,终成合格产品。培养人才也是如此。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考验人才。为此组织部门要建好“窑炉”。一方面要用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好“窑炉”的密封工作。烧制瓷器的时候,如果混入杂质,很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烧制前一定要用黄泥封好窑。为了使选人用人工作有序进行,建立完善规范的工作制度势在必行。并且我们还要严格执行,不能让规章制度仅仅停留在纸上、嘴上,要切实落在行动中,为党和国家封好“窑”。另一方面要用科学系统的培养机制,提升“窑火”的煅烧温度。培养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只能是揠苗助长、天方夜谭。一定要遵循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律,做到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提升。用“高温炉火”不断精进人才本领、不断剔除思想杂念。只有这样“煅烧”才有意义。

  筛选。虽已烧制成形,仍需严格验收。历经高温煅烧,泥坯已然成形,但是成“形”并不意味着成“器”。很多泥坯经不住烈火洗礼,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所以出窑后的筛选至关重要。任用人才亦是如此。当人才步入新的工作岗位,这并不意味着组织部门的工作已经结束。相反,更为重要的“筛选”刚刚开始。“筛选”是对人才负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候高素质人才在某些岗位的确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原有的才干不能充分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人才使用的可持续发展,“二次调整”也是有效措施。“筛选”也是对用人部门负责。用人部门担负着服务社会的重任,每个对于人才的需要都关系着能否更加有效地服务大众。故而做好“筛选”工作,除了能让用人部门更快实现工作推进无缝接续,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发展注入了人才动力。由此可见,“筛选”的意义重大。

  组工“瓷”话,说不尽道道工序制“精品”;“瓷”话组工,诉不完层层选拔成“良才”。中国有“五大名窑”,所制瓷器精美绝伦、享誉海外。组织部门也是选人用人培养人的“名窑”,只有熟谙“制瓷”工艺,严守“制瓷”流程,所制“瓷器”才会品相好、质地佳,其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
发布人:心之逆鳞 发布时间:2019-10-14 14:40 收藏 阅读人次:2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