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由此拉开了一年一度的国考“盛会”。这是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实施后第一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从2020国考招录政策可以看出,部分招录机关将推行差额考察、分类考录,通过综合施策,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进一步提高录用人员质量,提高选人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盘点2020国考岗位发现,国考总招聘人数24128人,其中不限专业的岗位103个,占比0.43%,相比去年不限专业的1.2%大大降低,而该数据中,有一半要求的是有村官或者基层工作经验,剩下的部分职位,还包括岗位难度系数颇高的消防员等岗位,由此可见,本次国考的专业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直致力于科学化考试,为国选拔人才,今年国考也将继续大力推进分级分类考录,对省级以上和市(地)级及以下机构职位分别命制公共科目笔试试题,对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8个非通用语职位,突出对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测查,实行“2+X”考试模式,即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考试外,考生还需要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另有50个单位将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总体而言,分类考试带来的一个最主要变化是使考试更加精确,能够更精准地测查考生适应工作职位的能力,更好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级机关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同时也与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担当奉献密不可分。当前,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出发选干部、用干部,将“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作为一条重要原则,突出实践实干选贤能,坚持有为有位聚英才,真正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用什么样的人。
从1982年原劳动人事部制定下发《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强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坚持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到1989年原人事部在监察部、审计署等6部门进行公务员考试录用试点,再到1993年我国颁布了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第一个基本行政法规,正式建立公务员考录制度……选人用人关乎国之根基,质量意识须臾不可松懈。进一步突出公正用人、精准科学、竞争择优等原则,为国家选拔各方面专业人才的考录制度,一直在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中不曾止步。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和管理,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懂得“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的道理。比如,《墨子》中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等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离不开将一批契合度高、关联度强且政治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专业化干部选拔到最合适的岗位,使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党的事业在干部的推动下兴旺发达,人民群众在干部的创新实干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