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在中央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王沪宁同志点出了一些对基层搞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顾虑”,为广大基层组织和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把了脉”“问了诊”“提了醒”。
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层级下移、点多面广,基层单位多、行业差别大,党员情况也千差万别,不能“一个招式打天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好矛盾,防止“一刀切”,努力打消基层主题教育的“顾虑”,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打消“主题教育是个筐”的顾虑。从本质上讲,主题教育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形式,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将主题教育当成“筐”,广贴“主题教育”标签,什么都往里面装,这对主题教育的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严谨性,实际上是很大的损害。要保持“原味”,吃准吃透党中央精神,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坚决杜绝那些“主题教育+”“一锅煮”“大杂烩”等模式,切实通过主义教育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要增加“香味”,坚持主题教育和日常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防止“两张皮”,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同“正在做的事”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焕发热情,不断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打消“上下左右一个样”的顾虑。在第一批主题教育中,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借鉴不等于照抄照搬,必须把握特殊性、增强针对性,避免“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要抓好“关键少数”,普通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主题教育是第二批的显著特点,领导干部的“头雁”作用尤为关键,必须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学在前、做在前、改在前,不搞特殊化,坚持向问题“叫板”、把自己摆进去,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做出表率,切实形成上行下效的生动局面。要坚持“分级分类”,突出基层党组织这个难点,在充分借鉴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采取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方式,对主题教育内容要求、组织方式等作出制度性安排,既保证全覆盖,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动主题教育从“有形”向“有效”转变。
打消“自选过多增负担”的顾虑。“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是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要求。但自选动作是做好规定动作的具体实现形式,不是“变花样”、另搞一套,否则就会成为“花架子”、增加基层负担。要把握好“质”,“自选动作”是必要的,这是主题教育出特色、出成效的重要一环,要在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把主题教育与本单位本领域实际结合起来,发挥部门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为主题教育的开展贡献“地区经验”。要控制好“量”,“自选动作”并不是越多越好,盲目追求数量,势必造成形式主义,要坚持举措服从效果、形式服务内容,不做表面文章,防止单纯抢时间、赶进度,避免搞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切实做一件、实一件、成一件,让基层党员干部有更多的时间来抓学习、抓整改、抓落实,把更多精力用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
打消“关起门来搞教育”的顾虑。主题教育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与群众联系更直接,必须让群众参与进来。要打开“门”听取意见,坚持“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开设“意见箱”“传声筒”“发言席”等渠道,多个层面聆听服务对象“发牢骚”,诚心诚意欢迎人民群众“挑毛病”,真正把话题说开、把问题检准,坚决抵制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群众却不买账”的做法。要敞开“门”接受监督,把群众获得感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试金石”,通过新闻发布、通报、公示等形式,及时公布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情况,让群众看到问题改没改、怎么改的、改到了什么程度,对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返工补课”,决不能草草收场,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