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汲取榜样力量 学会“吃亏”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 刘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有一种力量叫感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英雄叫榜样!10月21日晚8点《榜样4》专题节目首播,节目通过讲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组织的先进事迹,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和力量。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黝黑瘦小、走起路来却步步生风的“吃亏书记”李连成,正是我们党有千千万万这样不计个人利益得失的“吃亏”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为基层和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上,我们党和国家才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稳步前行。

  说起“吃亏”,三十多年前就有过一场关于“雷锋做好事吃不吃亏”的大讨论,“吃亏”和“不吃亏”关键在于一个人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要看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像河南省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那样,“做好事”的目的就是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目的达到了,就觉得“不吃亏”。因此,“吃亏”与否,实与“初心”相连,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人民公仆,更当以“初心”为前提,形成正确的“吃亏观”,学好用好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吃亏学”。

  能“吃亏”才能晓是非

  能吃亏彰显了李连成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支书的责任与担当,他几十年如一日慷慨帮助困难村民,连借带送散尽几十万家财,带领全村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说,吃了一个小亏,就干成了一件小事;吃了一个大亏,就做了一件大事。党员干部能吃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实践中培育的,李连成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勇挑重担,不在个人利益面前驻足停留,不计较个人一时的得与失,只要是群众能够获益的事就做,从不挑肥拣瘦,大是大非面前站得住、立得稳,真正成为组织和村民信得过、靠得住的引路人。

  多“吃亏”才有人跟随

  肯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工作也才能往前推。一些党员干部内心里只有位子、票子,工作起来拈轻怕重,私欲重心盖住责任和担当,最终迷失了方向。李连成却从不患得患失,他说,“当干部,就是要吃亏,这样群众才会跟着你一起干,你才能感觉到幸福”。李连成在带领全村进行新村规划分宅基地时,主动选择了村里没人要的一块深水沟,在造纸厂入股问题上牺牲个人利益、分享劳动果实给全村人民。“一身正气,甘心吃亏为百姓;两袖清风,心底无私好楷模。”这是村民送给李连成的一块匾,更深深印证了老百姓对这位党支部书记的敬重。

  乐于“吃亏”才会有作为

  一个甘愿常吃亏的党员干部,是具有高尚境界、具有强大人格魅力、具有大智慧的人。吃亏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吃亏,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担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会一生甘愿吃亏。李连成在他担任村支书的28年间,带领村民从“一穷二白”、全村80%都是贫困户的的状态到如今人均收入超3万元。建学校解决孩子们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医院解决老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发展产业帮助群众就业,解决留守儿童、老人没人照看的问题。正是凭借着一路走来的吃亏哲学,李连成带领西辛庄从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发展成如今环境生态宜居、生活幸福和谐的全国文明村,乐于吃亏的李连成在西辛庄大有作为,谱写了他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实现了他作为一名村支书的人生价值。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这是李连成的口头禅,他不仅把这句话刻在村党支部对面紧挨着五星红旗的黄色大石头上,同时也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心里,践行于自己几十年的奋斗中。聆听榜样故事,感受榜样力量。在我们党的队伍里,这样能“吃亏”的干部越多,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越强,就越能汇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发布人:谱今 发布时间:2019-10-22 12:58 收藏 阅读人次:408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