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呵护“人才之花”竞相绽放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委组织部 王攀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治国的基础,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才是“中国之治”的助推器,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决定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效果。人才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犹如精心呵护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不断改善生长环境,才能让人才在最适合的地方竞相绽放。

  既不拘一格引进,又精准按需提质。“风物长宜放眼量”,引进人才,有“眼见”更要有“远见”。在引进优秀人才同时,也要把那些有培养价值的“苗子”放在心上,突出“唯才是举”,只要对地方长远发展有利的,就不拘一格的“引”。同时,也要做到“适量而引、适时而用”,防止“贪多嚼不烂”。对于引进的人才,要结合地方实际需求,为人才精准定制“提质培养计划”“卓越工匠计划”,加强人才的群众工作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鼓励人才多到基层岗位历练,多接“地气”,摸清地方发展现状,找准地方发展需求,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要在人才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人才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切实在岗位中发光发热。

  既尊重成长规律,又适时“修枝剪叶”。人才的成长是有客观规律的,其工作和心理成熟度都会随着面临的压力和外部的激励而变化。有的人才成长得快,有的则需要外部激励,不断呵护其成长,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但需要看到,人才并不是引进之后、成熟之后就可以任其“自由生长”的,无论再优秀的人才,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会面临工作生活家庭中的种种困难,会陷入名利的诱惑。因此,在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全过程,都需要各级党组织注入关怀之情,并适时“修枝剪叶”,才能健康成长。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人才机制,定期开展人才联谊、人才沙龙等形式了解人才需求,掌握人才动态。要加强人才关怀慰问力度,定期开展“心理体检”,提高人才防腐拒变能力,让人才放下“思想包袱”,一心一意干事业。

  既开拓良田沃土,又增强适应能力。留人重在“留心”。人才引进来,关键是要有“用武之地”。优秀人才都是渴求成就一番事业的,没有让其大显身手的环境,不能点燃其干事创业的激情,自然就会“心灰意冷”。因此,地方既要有引人聚才的“妙方”,也要有用才留才的“高招”;既要在满足人才需求的“硬环境”上下功夫,也要在干事创业的“软环境”上卯足力;既要努力满足人才的渴求,也要让人才适应地方的实际。要让人才留得住,就要开拓“良田沃土”,营造出敬才爱才、崇尚贤才的浓厚氛围,建好专家人才工作站、创业园,为人才提供优质创业平台。要让人才适应地方干事创业大环境,通过强化人才激励关怀、服务保障,切实增强人才在心灵上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发布人:23克拉 发布时间:2019-11-20 16:36 收藏 阅读人次:2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