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地效应”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当人或其它动物掉进沼泽后,越使劲、越用力就会越陷越深,直至被沼泽地彻底吞噬。当前,一些干部,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思想上如“墙上芦苇风吹即倒”,缺乏主心骨;行动上如“大江里漂浮萍——随波逐流”,缺乏判断力;作风上如“石灰刷烟囱表里不一”,缺乏执行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端正姿态、摆正位置,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远离“好好先生”“扫门前雪”“做少误少”“表里不一”等泥潭,在践行初心使命中阐释为民情怀。
远离“好好先生”的泥潭,做“勇于发声”的党员干部。好好先生最大的特点为圆滑世故、见风使舵,表现为没有主见、没有思想、随波逐流,不管是与非、好与坏,别人说好就好、说差就差,人云亦云、一味迎合。“好好先生”这类人存在于很多单位,他们秉持的是不得罪人、怕得罪人的态度,只要是与自己无关的事,谁说的都是对的,谁言的都是有理的,要么不发表观点,要么是十全十美。“好好先生”要不得,对单位的发展、同事的进步没有帮助,他们会导致单位内部“一团和气”的同质性,而不会促使单位发展“和而不同”的差异性。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向“好好先生”这种“陋习”发起挑战,勇于发声,敢于谏言,善于站在单位发展的高度发出质疑之声、正义之声、前进之声,形成积极向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拨的干事创业氛围。
远离“扫门前雪”的泥潭,做“乐于奉献”的党员干部。“独扫门前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孪生兄弟。有些人,只管自身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别人的困难漠不关心,甚至冷眼相对,宁愿当“看客”“笑客”,也不关注提醒、出手相助。“独扫门前雪”这类人很多单位普遍有之,他们善于与别人划出“隔离线”,把“独善其身”“明哲保身”当成座右铭,没有大局意识,也不善于把自己融入单位这个大家庭,安排多少就做多少,没有任务就“闲庭信步”“自得其乐”。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破除“独扫门前雪”的“小我”思维,用实际行动主动融入乐于奉献“大我”的世界里,不仅要把自己门前的雪打扫干净,还要主动为别人扫雪,积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能量。
远离“做少误少”的泥潭,做“主动作为”的党员干部。“做得少,失误就会少”是“不作为”的报警器。现实中,有一部分人始终信奉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被“不为”思想紧紧笼罩着大脑。他们推崇“打破碗效应”,生怕洗的碗越多,打破碗的概率就越大;他们习惯滥竽充数,出工不出力,重形式轻内容,喜欢“重在参与”。“做少误少”这类人藏匿于不少单位之中,他们害怕干事、生怕出事,缺乏担当精神,工作推诿扯皮,遇事唯唯诺诺。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同“做少误少”说“不”,主动担起自身职责与使命,把工作当事业做,不但要做好而且还要做精;把群众当亲人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主动把自己投身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伟大实践中。
远离“表里不一”的泥潭,做“始终如一”的党员干部。“表里不一”是公信力丧失的“预报表”,是“软落实”的表象。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一群人,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内一套对外一套,注重形式主义,表面功夫了得。“表里不一”这类人出没于不少单位,他们好玩花拳绣腿、表演技能精湛,工作落虚不落实、重形态不重实效,表面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实则惯于形式、爱走过场。对待领导,他们言听计从、卑躬屈膝;对待群众,他们高高在上、漠视冷淡;对待工作,他们言而不行、行而不实。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和“表里不一”断绝关系,做“始终如一”的践行者,思想上忠诚、行动上务实、作风上硬朗,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青春、拥抱新气象、奋斗新时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只有把“忠诚干净担当”嵌入心灵,把“勤政务实为民”付诸行动,才能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展现为民情怀,才能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有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