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这样的“耙耳朵”可以有!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人民政府 罗宇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谈到川渝男人,很多人都会蹦出一个印象:怕老婆(女朋友),俗称“耙耳朵”。“耙耳朵”一度被认为是耳根子软、吃软饭的代表,饱含贬义,为人不齿,其实,这都是误会。

  耙耳朵的来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据传,四川古时有位掌管大权的王爷,有一位脾气火爆的王母。如果王爷不为子民做事或者乱干事,就会被王母揪着耳朵问责。王母管王爷的事传到民间,女人们也都效仿王母以揪耳问责的方式管好自己的男人。“耙耳朵”之名由此传开。

  瞧,经查证,“耙耳朵”还曾是好官贤官的代名词!私以为,党员干部要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所担当作为,不妨做一个这样的“耙耳朵”!

  这个“耙耳朵”可以“耳根子软”。“王爷不干事,王母揪耳问责”,若党员干部不作为,则人民群众来监督。时刻谨记党员干部就是“人民的勤务员”,在听取群众意见时绝不能“左耳进右耳出”式地走过场:群众揭了短,听着;群众的不同意见,想着;群众的可行建议,做好。长久如此,群众自然更青睐这样的干部。

  这个“耙耳朵”需要“眼疾手快”。“嘘寒问暖三千日,不及凉时一身衣。”“耙耳朵”不仅要会说,更要鹰一样的眼力和豹一样的执行力,可谓“为搏红颜一笑,百般武艺尽出。”同样,“为官不为平生耻,光说不干假把式。”党员干部要练就“火眼金睛”,闲聊中的一声“好麻烦”背后就是他们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谈笑中的一句“方便哟”背后就是群众对工作满意的真实评价。善于抓住平凡中的不平凡,敢于勇往直前解决问题,这样的“耙耳朵”,群众怎能不喜欢。

  这个“耙耳朵”更要“坚守原则”。刚参加工作时,跟着老主任调解一次纠纷,他问我:“宇曜,你来说,农村的调解首先要注意什么?”我思索一阵“礼貌?尊敬?严谨?”“哈哈,都不是,而是‘守时’,群众工作就像是耍朋友,你总不能迟到嘛!”他的话如醍醐灌顶,为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老主任还告诉我,与群众交往,有“三守”:一要守时,即凡事不能比群众晚到现场,不要让群众来等你;二要守信,说出去的话哪怕没有白纸黑字,也是堪比公文法规一样有实效,失信则易失民心;三是守原则,说话做事要有理有据,不能无中生有、随心所欲,更不能“拉偏架”“分圈子”。

  这个“耙耳朵”实为“尊爱护家”。电影《叶问》中,面对金山找的挑衅,叶问答道: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耙耳朵”对老婆的尊重,是一种深沉的爱。人民群众也是党员干部生命中的爱人,交往中多一点尊重,平日里多一点关心,捧在手上,放在心里。把人民的话当圣旨,一言一行为人民,让人民幸福得不用羡慕其他任何,这样的“耙耳朵”可以有!

  最后,聊一聊那个传说的后续:由于王爷有王母管着,日夜励精图治,在他们的治理下,民间夫妻和谐、生活幸福,物阜民丰、国泰民安!
发布人:二过一先生 发布时间:2019-12-12 16:18 收藏 阅读人次:347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