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不妨多读细品“乏味的老书”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杨晓昱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认真阅读了徐贲教授的文章《“乏味的老书”真的过时了吗?》,读完后思绪万千、受益良多。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网络化让讯息飞速传播,日日更新、时时翻新,网络让阅读变得更加容易,“掌上阅读”随处可见,“一目十行”渐已成为所谓“读者”们的一项必备技能。如果说互联网阅读是一种“创新”,那“乏味的老书”就是一种“传统”,在创新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时代,是否“乏味的老书”就没有阅读价值?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干部,不妨抽出一点点时间,读一读、品一品那些“乏味的老书”,在“老书”中徜徉,在阅读和学习中修身。

  读,是用心读,以读贯心领会“经典”的精髓。主题教育要求我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著原文最具权威,原理则蕴含在原著原文之中,只有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才能全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领会“经典”的精髓要义。这里的“读”并不是用嘴巴读,更不是用眼睛读,是要读出语言文字隐藏着的信息,读懂经典著作背后的道理,用心,方能融会贯通。读经典著作要走心,要搞清楚为什么读,想读到什么,比如选取一本书籍来阅读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书籍创作背景,要通过读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在中心思想中找到自己所追求的“知识”所在。走心读经典著作一定要学会“慢”,俗话说慢中出细活,读书是一样的道理,要细嚼慢咽对书中的一字一句加以斟酌,要慢慢领会和捕捉作者文字中真正的用意。

  品,是用脑品,以品走深感悟“传统”的韵味。在物资丰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沉淀”。“乏味的老书”并不乏味,每一本老书都宛若一名睿智的老者,它饱经风霜却底蕴十足,泛黄的纸张映刻着岁月的年轮,用手去触摸翻页,细细品读其中的韵味,这便是“传统”阅读的魅力。学生时期老师喜欢让我们拿起笔在课本上勾勾画画,重点之处还得加以标注进行注释,是因为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需要对每一字每一句加以思考,要让文字背后的道理镌刻在脑中,读懂学懂才是真正的会读书。老书就是一种“经典”,它立足于过去的时间,写作背景来源于过去,通过老书传递的书香能将过去的记忆“启封”,阅读老书让文字和大脑碰撞,能找到漫漫人生的意义。细品“乏味的老书”,感受纸张的质感与墨香,品味传统的韵味,何其美哉。

  学,是深入学,以学促行践行“老书”的启示。读原著学原文的目的,是要在经典中找到抓落实的办法,学老书不是本本主义也不是教条主义,是要践行老书的启示做到“知行合一”。读书不是机械地阅读,要把书中理论通过行动加以消化,做到深学深悟深用;启示与道理不能被动地去接受,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做到常学常思常新;阅读不是简单地浏览,囫囵吞枣最终只能一知半解,深入读才能学到老书精髓。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老书之所以乏味,正是因为其泛泛而读未能理解老书的启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是学知识学理论,行是去感知去实践,所以要全面系统学、联系背景学、结合实际学,要切实将读书与践行结合起来,知而行,知行合一,才能找到读书的价值。
发布人:是昱不是玉 发布时间:2019-12-19 15:57 收藏 阅读人次:29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