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把“指导”作到“节骨眼儿”上

四川省旺苍县人民医院党办 李海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节骨眼儿”,是个戏曲行话,意思指把握准好身、法、步各个关键的协调,就能把动作完成得干净、漂亮。讲话也是如此,把准了关键,讲到“节骨眼儿”上,才能把话讲得准确、利落,把事干得漂亮、完美。

  揆诸现实,一些干部讲话不得要领,讲了半天都没有说到“节骨眼儿”上。特别是一些指导具体工作的讲话,本末倒置,套话、虚话一大堆,占去很大篇幅,具体工作的指导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群众最需要听的、最需要指导的,却没有讲到“节骨眼儿”上,既没有的放矢的指导作用,又浪费了听众宝贵的时间,纯粹就是一堆废话。

  要把指导作到“节骨眼儿”上,考量的不仅是干部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更考量着干部对工作的具体把握,是一种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的体现。一个领导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全面熟悉情况的领导干部,讲话很少铺垫,语言精练,言简意赅、直奔主题、言之有物。话讲得既短小精悍,又句句落在“节骨眼儿”上。讲形势政策,字字是旨要,三言两语就道出了精髓;讲工作安排,锤锤敲在关键处,说的都是行话,犹如行家里手,一切尽在把握中;讲检查考核,条条卡在要害处,让人没有一点空子可钻。其对政策的理解、运用,对工作的把握、熟悉程度如数家珍,更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如是,听着一听就清楚、明了,就知道该怎么干。既受益又轻松、舒服,还不浪费时间。

  指导作不到“节骨眼儿”上,虚话、套话、大话、空话、官话等废话太多,表象看是对工作的不熟悉、情况的不了解,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根源却是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在作祟。平日高高在上,只顾钻研理论、学习文件精神,与实际工作的融会贯通、结合运用不够;寡于调研,文件、电话、汇报材料里了解情况,对基层工作、具体工作知悉甚少、一知半解,又焉能知道“梨子的滋味”?一个对“梨子”的成长过程缺乏了解的“门外汉”,又焉能指导群众种好“梨子”,不闹出“拔苗助长”的笑话已是万幸。  

  由此可见,把指导作到“节骨眼儿”上,既是水平的体现,更是作风的体现。这个水平、作风从哪里来?从务实中来,从调查研究、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来。是故,要把话讲到“节骨眼儿”上,就得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彻底转变工作作风,亲自到工作、生产的一线去;亲自到干部、群众需要的地方去;亲自“抓捕活鱼”,“解剖麻雀”,摸到实情、取得“真经”、掌握“梨子”的生长规律,从而尝到“梨子的滋味”,获得充分的话语权。情况熟悉了、掌握了,才有资格作“指导”,才能够把话讲到“节骨眼儿”上。

  指导的目的是为了部署工作、安排工作、落实工作,而不是为了空发议论。把指导作到“节骨眼儿”上,是对干部作风是否务实的一种检验,既有利于督促干部端正作风、务实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又锻炼和提高了抓事物本质和问题核心,善于归纳、提炼、概括和总结的思维表达能力,同时,更有利于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避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

  时值年终,各项工作进入验收、总结阶段,也是各级领导干部作指导、下指示的集中期。基层干部、群众也更希望领导多对全年的工作总结、指导、指示,以期扬长避短、兴利除弊。是故,每个领导干部都要锤炼把话讲到“节骨眼儿”上的能力,多到一线走走,多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多听听干部、群众的意见、多掌握一些事情的本质,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少讲些套话、空话,把“指导”指导到“节骨眼儿”上,一是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抓发展、干实事,二是以期把党和人民群众的事情干得更加漂亮、完美。
发布人:WCHG 发布时间:2019-12-24 13:20 收藏 阅读人次:35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