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读懂正考父“家鼎铭训”里的为官之道

山东省安丘市委组织部 周建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秋时期的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官每升一级,谦卑的态度也升一级,堪称“慎权”的典范。

  正考父的这种谦卑,本质是对权力高度敬畏的一种境界,难能可贵。一个人具备了谦卑、谨慎品行,定会“畏天、畏地、畏法度”,必然“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古代韩非曾说:“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如遇有祸害,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就有可能避祸趋福。习总书记这样告诫干部: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干部来说,在公权面前有“一命而偻”的谦卑,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智慧,这种低调之举,更显政治品格的成熟,是优秀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特质。

  有一幅漫画这样比喻:“权力像座桥,桥下是座牢,官员悠悠桥上过,歪心邪步容易掉进牢。”而安全过桥的秘诀,就是敬畏权力。“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权力行使事关人心向背,拥有权力的时候,慎用是最大的价值理念。一个亲民、为民的干部,一定会用权力为民谋福祉而不是为己谋私利。有了对权力的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定盘星”,才能做到公道正派,正身律己,对越轨之事不敢想、不敢干、不想干,从而确保为官从政的列车依轨而驶,行稳致远。

  翻阅落马贪官的《忏悔录》,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公权当私器,做交易,对权力缺乏敬畏感。为官之初,尚能有所畏惧,奉公守法,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也大抵能取得一些成绩,但随着官越当越大,权越来越重,初心泯灭,党性沦丧,不顾“头上三尺有神明”,开始自我膨胀,把党纪国法抛之脑后,直至无法把持自己的欲望,灵魂被吞噬,最终落得“船到江心补漏迟”的结局。平心而论,没有人生来就是腐败分子,“有权不能任性”,敬畏才能得保护。四川省蓬安县委原书记袁菱初入政坛时,对腐败深恶痛绝,能有“同流不合污”、对行贿者“退钱不过夜”的自律。可惜,她的信念不坚定,随着职位的升高,逐渐放松自我约束,最终沦为众人唾弃的阶下囚,成了权力的牺牲品。“我是怎么变成了今天这副贪婪金钱到疯狂而又怪异的丑恶模样的?”这种内心的自责和煎熬,恐怕只有当事人感受最深、最真切。

  “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公权姓“公”不姓“私”。党员干部公正用权,抵制各色诱惑,如逆水行舟,一刻也不能放松。然而,少数党员干部忘却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变公权为私器、变“权力”为“权利”,最终腐化堕落,自毁前程。近日,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以负面典型为镜鉴,讲述了现实中诸多领域里,党员干部视党纪国法为无物的鲜活案例,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贪腐数字、一张张痛彻心扉的忏悔表情,沉重地撞击着观众的心灵,再次引发人们思考:有权不可任性,公权不容亵渎!

  有廉政絮语说:”多栽荷花池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越是位高权重,越要慎权畏权,如履薄冰。首先要立正“三观”,谨慎用权,从源头上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一从政为官的根本问题,牢牢记住“官”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位,“权”是为人民谋利的工具,权力越大,越要头脑清醒,越要谨言慎行;其次要常敲警钟,常照反面镜子,常紧法纪“紧箍咒”,谨防因自我膨胀、心中无戒而失范、失权、失名节。
发布人:人生没有涂改液 发布时间:2020-1-20 10:26 收藏 阅读人次:5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