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形式脱贫”“官僚脱贫”要不得

辽宁省鞍山市委组织部 兰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是时代出卷、人民阅卷的一份难点考题。脱贫没脱贫,最终要看群众的余粮存款、厚衣新房,而不看干部的嘴上功夫、纸面文章。换言之,脱贫工作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不得任何思想上的“耍小聪明”和行动上的“偷工减料”。

  切忌“沙滩流水”,盲目自信、提前松劲。“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所谓末路之“难”,“难”不在路因“末”而崎岖,而在人因“末”而倦怠。自2015年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这项涉及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史诗级”工程已开展近5个年头。临近终点、胜利在望,难免有些干部心生懈怠,想喘口气、歇歇脚。有的拉项目、找企业的嘴不“甜”了,有的头顶烈日、带头苦干的手不“勤”了,有的主动服务、随叫随到的脚不“快”了,等等。这些现象看似是“人之常情”、无关紧要,实际上却会造成脱贫工作推进迟缓,特别是在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复工复产艰难进行的特殊关头,更容易导致很多工作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脱贫攻坚是场没有“暂停键”、不可能“躺赢”的战争,不奋斗不收获,不鸣金不收兵。广大干部必须做到敬终如始、咬紧牙关、坚持不懈,贫困地区不摘帽不放手、贫困农民不脱贫不罢休,实现脱贫就脱深入、脱到位,脱出铁打的战果、脱出彻底的胜利。

  切忌“赶鸭上架”,急于应付、蒙混过关。“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我们平日里遇到一些短平快的工作和生活事务,若是时间紧张,不妨来一些“临阵磨枪”,往往能够应付场面、过关了事。但脱贫工作却不适用于这一“常理”。脱贫是为了让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无论是发钱发物的输血式脱贫,还是仓促拉贷款上项目的突击式脱贫,甚至是弄虚作假、表面光鲜的数字脱贫、材料脱贫,都经不起群众的“心明眼亮”,也经不起党中央的“锱铢必较”,更经不起历史的“千淘万漉”。面对仅剩半年多时间的紧张局面,许多干部会有这样那样糊弄的“苦衷”。但必须明白,脱贫攻坚任务急,急是为了让干部出劲头、为了让工作出实绩,一步一个脚印的苦功夫、笨功夫、实功夫决不能缺。若是夜以继日地动脑筋、用政策、找资源、搞发展,时间就依然充足;若是整天想着哄这个、瞒那个,粉饰“太平”,从而堵住悠悠众口,时间就无疑短暂。一张一弛看似小问题,却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色,也分辨着干部的党性、作风。

  切忌“逆水松蒿”,发展短视、不进则退。“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截至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已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县减少到52个,贫困村减少到1113个,但一时脱贫并不等于永远富裕。发展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课题,发展日新月异,相对贫困标准也在动态提高,没有人能永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有持续发展才是真富裕,停滞不前必会真贫困。一旦返贫,不仅浪费以往脱贫工作付出的努力,更会损害党的威信、群众信任,滞缓国家发展进程,甚至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广大干部必须强化忧患意识,警惕各类返贫风险,如观念落后的思想因素返贫风险、坐吃山空的资源因素返贫风险、人走茶凉的帮扶因素返贫风险,监管缺位的贪腐因素返贫风险,等等。要放眼未来、立足长远,全面规划脱贫后各项农村工作,既抓好农业产业的提质增量和多元化发展,突出一个长板;又抓好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工作,补齐各项短板,使农村富得稳定、富得健康、富得全面、富得可持续,确保不走“回头路”。
发布人:钢成 发布时间:2020-4-9 10:59 收藏 阅读人次:1499

初审:吴晓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