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蒋村的那些记忆

陕西省洛川县委组织部 刘园园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翻开“第一书记”贾小锋的“民情日记”,里面的文字密密麻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他都做了不同色彩的标记。在扶贫路上,除了这个“民情日记”,伴随他的还有一款记录运动轨迹的APP,这个月已经记录下一个数字——46911公里!这日积月累的数字使得“第一书记”这个纽带在蒋村散发着阳光和泥土的清新气息,绽放着生活的热烈与鲜活。

  “立马办”建成了

  蒋村地处陕西洛川县凤栖街道办东北,距县城2.7公里,这也成了大家口里的“城中村”,贾小锋还没进村就感觉自己很幸运,起码这里离县城很近。

  进村的第一天,提着行囊的他站在村子的党建室门前发了愣,都已经九点多了,村委会还是没人。更没有预料到的是距县城如此近的村子活动阵地竟然是租赁的破厦房。外墙上全是灰,密密麻麻的蜘蛛网结在墙角,透过窗子能看到几张破旧的办公桌椅,桌子上放着几张报纸,满是浮灰的椅子上有几个硕大的脚印,地上零散的垃圾尘封已久。

  拨通了村干部的电话,还没有等他开口问,电话那边便说:“这里办公不好弄,也没人来,大家都在家里办公,我看你也是来镀金的,要不然你先回去,有事了再叫你。”说完他就挂了电话。

  这个闭门羹让贾小锋感觉到了村里的事“不简单”。

  为了融进这个新集体,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便成了村干部的“跟屁虫”。整天就守在村干部身边,村干部上地,他就跟着上地帮忙干活,村干部在家,他就唠嗑引导他去党建室办公。

  没熬过三天的村干部,终于挠头答应他召开干部会议。

  会场的人很少,这也是贾小锋能想到的局面。但他却立下了军令状:必须新建一个党建活动阵地。

  项目申请很成功,实施也快,从跑项目到竣工仅仅用了75天,6间崭新的平房在响亮的鞭炮声中落建。

  有了活动阵地还得有守阵地的人。贾小锋便推行“党员设岗定责”规定,明确“定人、定时、定点”的原则,同时他利用阵地开展苹果技术培训、政策红利传送和农资产品知识讲座等各种联系服务群众的活动,并设立党员关爱互助平台,对村子里生活困难、老弱病残、意外受灾的党员群众进行帮扶,使得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有句话说得好,群众利益大于天。意思就是说,只要是群众的事,不管大事小事、急事难事,都要认真办、抓紧办、务实办。随后的日子里,贾小锋把村民们提出硬化村级巷道、绿化美化村落、修建景观涝池及整治环境卫生的愿望全落到了实处。

  现在只要提起蒋村,大伙都知道挂着“党群活动中心”牌子的办公室,现在让村民叫成了“立马办”。

  “名懒汉”不见了

  为了打开扶贫工作的局面,贾小锋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走访了蒋村8户贫困户。现在,村里谁家有大学生,谁家有留守儿童,谁家有几亩果园,谁家养了几头羊,甚至村里边的一草一木、沟沟岔岔他如数家珍。

  清晨天刚亮,走在蒋村路上,远远便瞧见有一个身影正在清扫着路上的垃圾和落叶……他就是郑德全,一个曾经令扶贫干部提起来就头痛的“懒汉”。

  “德全赶快起床了,你也不知道饿,这会已经中午十二点了。”连着十几天贾小锋都跑到德全家找他“唠嗑”。

  过去,郑德全一直都没有稳定收入,早些年唯有的3.5亩果园也被青兰高速修路时征用了,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他能偷懒就偷懒,只想用“等、靠、要”的方式让政府养活自己。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劝其用自己的双手获得更好的生活,但郑德全总称:“我50多岁了,身体不好,没有力气,做不了工作,反正有扶贫政策养我……”

  扶贫先扶志,“输血”更要“造血”。贾小锋多次针对郑德全明明身体健康却不愿意参与劳动吃低保的行为,最后决定用“唱红白脸”的方法,促使郑德全主动参与劳动。来到陈小平家中,贾小锋严肃地告知郑德全,国家扶贫不是养懒汉,如果不劳动,下一次低保评审将取消他的资格。果不其然,郑德全一听这话心里便泛起了嘀咕。随后,贾小锋再次来到他家,以村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要聘用保洁员为由,劝说他当保洁员。

  “一个自然村的保洁工作劳动强度不大,年收入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7200元,生活可以更舒适一些。”经过劝说,郑德全终于同意上岗。

  现在,只要走在蒋村的路上,总能看见郑德全拿着扫把扫地的身影。每当扶贫干部见到他,都会向他竖起大拇指,夸赞他保洁工作做得好。经过鼓励,如今的郑德全干劲十足,不光勤于打扫,还主动当起环保宣讲员。

  “扶贫路上面对‘懒汉心态’,既要深究懒惰病根,对症下药,也要为贫困户收集信息、找资源、解难题,发展集体产业,带动个人就业,才能真正实现‘摘穷帽’‘拔穷根’。”这是贾小锋在扶贫路上得出的另一种经验。

  “垒长城”散伙了

  带领群众致富,过上好日子,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贾小锋担任第一书记的一个新课题,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现实考验。

  随着苹果产业的增收,蒋村借助距离县城近的地理优势大力开展村民外出务工、做小生意,村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心却乱了。村民开始聚众赌博,赌博多了,矛盾也就多了,村委会接到的投诉电话也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为贾小锋始料未及。为此,他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干部会议,劝说讲道理……在不断摸索和暗访调查中他找到了一条以文化建设促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结合蒋村实际,贾小锋立马在村子里建立起了“图书室”等活动场所,严格落实《村规民约》的“约定”,组建了道德讲堂、科技普及和法律知识宣传先锋队,教导村民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汇报社会。

  眼看着村民的“求知”需求,贾小锋趁热打铁,把传统民俗的文化活动与现代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娱乐活动、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他采取村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不断创新村子的文化活动内容,使得村民经常“有戏看、有书看、有棋下、有舞蹈赏”,把他们从牌桌上、赌场里低级庸俗的活动中拉出来。

  蒋村的贫困户郑军虎感触颇深。“上级扶贫政策这么好,帮着我们大家脱贫致富,我也要发挥模范作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次从不打麻将以来,果园的树腐烂少了,售鱼生意越来越好了,孩子在班级考试也是第一名。”

  活动育人,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村将村民活动当做农村党建的前沿阵地,将“学习新时代好农民”“争做新时代好农民”具体化、规范化。每年的“十星级文明户”“十佳致富能手”“最佳孝子”“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党员”等多个类别的评选活动村民们争先恐后做荣誉的主人,涌现出了一大批党建文化的传承人,培育出了更多谦让和谐的农村新风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凝聚起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再见到贾小锋,他笑着说:“苦尽甘来,蒋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我心澎湃,信心倍增。”

  再来到蒋村,走在田间村道上,暖风习习,柳绿花红,苹果花正冒着浅浅的嫩芽。这块土地,正蕴蓄着蓬勃的生机,绽放着无比的热情……
发布人:黄土高坡 发布时间:2020-4-15 00:43 收藏 阅读人次:7773

初审:张兵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