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扶贫的这一年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施官镇人民政府 扶贫站工作人员 王林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回望参加扶贫工作的这一年,有种恍惚感,从未想到自己身上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去年的11月,那时我意气风发,带着对基层工作的憧憬来到了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施官镇,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被分配到了扶贫站。那时我憧憬着在乡村大展身手,在这片广袤天地里沉潜锻炼,没想到刚到扶贫站就面临挑战。记得很清楚,到单位时正临近扶贫第三方评估,刚到单位的第二天晚上就开始加班,第三天更是加班到凌晨3点,此后的20多天皆是如此。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我适应了下来,但也让我明白一切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才能在乡村大舞台中扎下根来。

  身为扶贫站的一员,自然有定点帮扶的贫困群众,我来说说贫困村龙山村的老朱和郑大哥的故事。先说说老朱,老朱是因病致贫,之前突发中风,导致丧失了劳动能力,老朱自己还有高血压,每天都需要服药。我刚到他家时,老朱拿出了一堆的药,告诉我这些都是他要吃的,每周都要去诊所拿药,医生还让他一年到医院住院复查两次。沉重的看病用药压力,在加上无法获得稳定收入的担忧,让老朱的头发一天天斑白。

  郑大哥的情况和老朱有所不同,几年前郑大哥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自家也盖起了新房,怎料一场变故袭来,郑大哥的妻子被查出患了癌症,一场病耗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许多外债。妻子去世后,郑大哥和儿子小叶相依为命,因为小叶还在上学,郑大哥只能在村里打打零工,但小叶上了高中后,压力越来越大,腰也渐渐弯了起来,每年的收入只能维持必要的支出和小叶上学的各种花费,一年几乎余不下多少钱。因为郑大哥要打工,我时常是傍晚时分去郑大哥家走访,经常发现郑大哥一个人就着咸菜吃饭,时间长了,我问他怎么不见荤菜,郑大哥端着碗筷笑着和我说,“现在小叶不在家,我自己一个人也没必要弄那么好,况且现在还欠人钱,早点把欠的钱还掉,我和小叶就能挺直腰杆了。”

  为了帮助老朱和郑大哥,我和村里一起制定了帮扶计划。老朱家旁边不远就是光伏电站,我们就鼓励老朱应聘公益岗位,成为了一名光伏维护员。这个月去他家走访时,老朱开心地告诉我,有记者采访他关于光伏电站的事情,还给他拍了照片。老朱还告诉我,现在他养了鸡、鸭、鹅,打算等掌握了技术之后再扩大数量,他详细地给我算了一笔帐,现在对他们贫困户有种养业补贴,鸡是5元/只,鸭是10元/只,鹅是30元/只,等明年扩大规模达到补助线后,这些补助至少可以让他不用担心亏本。在加上他现在享受着“351、180”这些医疗兜底政策,老朱的脸上已不再是愁容满面,现在每次见面他都是乐呵呵的。

  为了帮助郑大哥减轻负担,我们帮助他的孩子小叶申报了教育扶贫政策,每人每年是3000元,除此之外还免除了学杂费。郑大哥告诉我,今年明显感觉到小叶上学的开销少了很多,小叶现在几乎很少跟他要钱。郑大哥自己也辛勤劳动,现在村周边找不到工做了,郑大哥跟人一起赶到南京去做小工,他告诉我这次运气好,有人愿意带他,所以即便要在南京待一个月,他也要把握住这次机会。郑大哥语气里的昂扬姿态让我由衷替他开心,他们家的生活在一天天变好。

  我经常和老朱、郑大哥聊天,聊聊他们的生活近况,了解他们有哪些困难。面对村里的变化,老朱和郑大哥充满感激之情。老朱和我说,村里面对他们真是太好了,光说资产收益分红,今年他就分到了1770元,除此之外,光伏发电的收益也分配给了他430元。郑大哥则是兴奋于“改厕”,他兴致勃勃地为卫生厕所选址,说老早就想换掉旱厕了,但一直没余下钱,现在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免费帮他“改厕”,让他圆了一个心愿。

  龙山村的变化一天一个样,记得刚到村里时,村里的道路狭窄破损,现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不到,村里的主干道已经实施了路面拓宽工程,铺上了一层黑色的沥青,听说之后还有一个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民们对此满怀期待。

  扶贫的这一年,龙山村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统领下,蓬勃发展,不断开创新的农村局面;扶贫的这一年,我也从青涩到成熟,从学生气到接地气,从一名毕业青年到一名基层扶贫人,扶贫在我的身上落下了深深的印记。
发布人:来安县电教室 发布时间:2020-4-27 17:07 收藏 阅读人次:7034

初审:凌晨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