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文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switch_blind!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首页
党建
组工
榜样
服务
互动
课堂
专题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谨防“四风”被“化”解
山东省日照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陈常国
共产党员网来稿
分享
打印
纠错
请先登录
x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日前公布了2020年3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数据显示,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吃喝三类问题,分别占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25.4%、22.9%、20.2%。从数字上来看,这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都属于“隐形”“变异”的“四风”,应当说,纠治“四风”依然任重道远。
当前,中央整饬“四风”、惩治腐败驰而不息、力度不减。但总有部分党员干部迎“风”而上、望“风”不顾,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反“四风”当成“耳旁风”,搞“风险”“化”解,继续进行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现实中,要谨防个别党员干部“化”解“四风”,让隐形、变异“四风”恣意而为。
谨防吃喝“化整为零”。
为规范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可以说规定明确、要求严格,对遏制公款吃喝发挥了有效的监督制约作用。然而,总有个别党员干部“吃”心不改,把有人“请吃请喝”作为“权威”的象征,把请人“吃吃喝喝”作为“能力”的表现,以至于吃喝地点由明到暗、由近及远,标准由“大”到“小”“化整为零”。如将大额消费采用拆分开具发票的方式降低消费金额;不一事一结,采取阶段性结账,分解招待次数和金额。有的将违规招待费冠以会议费、培训费、办公耗材等名义报单记账,等等,种类五花八门,手段不一而足。这些在各地巡视巡察工作中都有所发现。解决公款吃喝问题,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深查细找,深挖公款吃喝、相互吃请的典型案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发挥纪检监督执纪问责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预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信息公开,继续扎紧制度笼子,管住“任性”权力,最大程度地遏制公款吃喝。
谨防福利“化实为虚”。
从今年前三个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来看,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依旧居高不下。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点,是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的高发期。自2015年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月报加入“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这一项后,此类问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占比较高。节点期间,违规发放的津补贴或福利可谓名目繁多、花样百出。有的以加班补贴、值班补助、误工津贴、活动经费等各种名义违规发放“过节费”;有的通过“互相走访”达到发放福利的目的;有的授意下属单位“想办法”提供节日福利等等,花样多变,结果是为了“大家”,违了“大纪”。“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些部门单位对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屡禁不止,归根到底还是贪心作祟,有的单位领导一到节日就“心难受”“手发痒”,企图通过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达到“大家都有份”、个人占“大份”的目的,自己乘机捞些好处。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看似“人人得利”,但做出决定的,一般是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当然,板子也要打到“重点人”身上。防止福利“化实为虚”,就要紧盯“关键少数”、压实主体责任,对落实责任不力、问题多发频发的严肃追责,切实管好财政“钱袋子”。
谨防红包“化明为暗”。
微信红包是近年来新兴起的“社交”手段,也是我们在节日期间互赠慰问、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送礼行贿的手段也翻起了新花样,从早些年拎着大包小包登门“拜访”,到后来用礼品单、提货券代替实物,再到现在利用微信红包、电子礼券等,可谓费尽心思。自从有了“微信红包”,用此行贿受贿的事件频频发生和曝光。山西省政协机关原副主任科员邢艳军,借生日之机向自建的公务员考试学生微信群员索要微信红包,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调离公务员岗位处理;浙江嘉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嘉兴港区(综合保税区)分局副局长王红良,收受微信红包或微信转账16次,大部分红包的金额,都在100元至500元之间,最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被调整工作岗位,违纪款项被追缴。个别领导干部热衷“微信红包”,究其原因,主要是微信红包的金额通常较小,可以使人放松警惕。同时,收发红包的操作流程简单快捷,隐蔽性很强,更容易躲避相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管。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
”红包虽小,但危害极大。纵观近年来的腐败案例,大多数腐化堕落分子都是从小事小节“小意思”开始,逐渐走向沉沦。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收发微信红包即使数额不大,但也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党员干部在收发微信红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管理服务对象,或是有其他利益诉求的对象,不论金额大小,都要谨防“指尖上的腐败”。
谨防车辆“化公为私”。
“化公为私”即“私车公养”,就是使用公务用车加油卡为本人或他人的私家车加油,或者将本人或他人的私家车因使用、维修等其他原因所产生的费用以公务用车“名义”报销。这是严重违反《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的行为。其表现形式为:公油私加,就是在为公车加油时私家车“揩油”;私车公修,就是将私车保养、维修、装饰等产生的费用挂账维修厂,由单位统一结算;私票公报,就是将私车私用中产生的加油票、过路费、维修费等发票报账;私车公用,就是个别领导干部通过名义上是把自己的私车租给单位使用,而车辆产生的燃油、税费、维修等所有费用借着“公用”之名,由本单位报销,或由下属机关和单位买单。2013年8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大足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陈彬多次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为私车加油共计1.1万余元,2019年6月,陈彬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像陈彬一样,各级在巡视巡察中发现的公车私养现象不少,都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了处理(处分)。私车公养本质上还是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的表现,是“四风”问题的反弹回潮;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虚荣心作祟,认为没有公车坐了,用私家车办公事换取补贴进行“心理补偿”。遏制私车公养,要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加强监督,强化问责,除处理直接责任人外,还要对负责管理公车的人员以及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问责,唯此,才能更好的形成震慑和遏制。
“四风”问题事关党风政风、民心向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纠治“四风”,以严管就是厚爱的态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认识,增强政治自觉,积极抵制“四风”,切忌“化”解“四风”,以实际行动引领社会风气,树好党的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
发布人:
日城文
发布时间:2020-5-7 08:40
赞
0
收藏
阅读人次:3851
初审:繁星星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
请先登录
x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有奖调查
使用说明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