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除了为它点赞,我还能做点什么?庆幸的是,单位党组织给了我一个机会:下沉到村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于对农村有着特殊感情的我来说,很庆幸自己有机会成为推进这一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我想,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只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就能“驻”进群众心窝,只要千千万万扶贫干部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江西省奉新县上富镇路口村驻村第一书记
倾情筑根基 让堡垒“强起来”
俗话说,给钱给物不如帮助建好支部。作为单位分管党建的班子成员,我深知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就要抓好支部建设,让党旗飘起来,党员、干部站出来,进而帮助贫困户、群众动起来富起来。到路口村任第一书记后,我思考和落实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抓好支部的各项建设,在“规范”二字上下功夫,规范组织活动、规范工作运行机制等。
为了增强党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在我的提议下,支部创新开展“三大课堂”:即夜间课堂、广场课堂、流动课堂,根据党员岗位、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特点,多形式进行日常政策学习和宣传发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此特色做法,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被上富镇作为典型,在全镇推广。
为了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我与村“两委”成员通过上门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制定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路口村村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特别明确了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四议两公开”程序表决通过,确保村级重大事项运行的科学性、可行性,村务公开透明。去年以来,路口村群众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决议通过了村里建设幸福食堂,发展民宿旅游、光伏发电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决议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村民对决议结果没有提出异议。事后,几位退休的老村干部特意找到我说:“以前村里开个会总会遇到部分村民就一些事项在‘争吵’,开个会就像在吵架,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完成体现出来,现在都规范了,我们党员都感觉更有‘面子’了,办事也更有底气了。”
其实,在新时期下,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不仅仅是要建好活动阵地等硬件建设,还要注重从规范支部工作上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倾力解难题 让民心“暖起来”
“在驻村帮扶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普惠政策的全面落实,还要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重点帮扶,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这是上富镇党委书记温宁在全镇扶贫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的,我把它写在了扶贫工作日志上,并在工作中认真践行和落实。
张学成是路口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家庭情况特殊困难,他本人88岁高龄,年老体弱,只能干基本家务,与智障孙子相依为命,是全村最后一户脱贫户,也是我重点帮扶的对象。一般只要有空,我都会去他家,跟他聊聊天,询问他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有一次去他家正赶上刮大风,发现他家的竹木棚厨房漏风,我便问:“现在贫困户建房有安居扶贫政策,怎么不考虑建新房?”他长叹一口气说道:“我是搬迁下山户,在组里没有地建房,政府政策是好,可是自己需要配套的资金我还是拿不出!”我听后心里一阵阵发酸,我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用非常举措重点帮,帮助他这个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成功脱贫。经过多次与镇挂点领导、村两委干部、帮扶干部讨论商量,由村委筹集配套资金建设,出面协调购买建房基地,以村委名义按政府援建标准,以包工包料方式为张学成开工建设安居房。本以为一切进行顺利,在房子竣工前一个月,我再次去张学成家,他却眼含泪花跟我说:“水井选址和邻居产生纠纷,如果没有水井,会影响他正常生活。”我心里五味杂陈,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帮忙解决,于是我对他说,“房子你按原来建设进度推进,打井纠纷我来解决”。之后半个多月,我成了他邻居家的常客,除了自己上门,我还请村里有威望的乡贤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说歹说,软磨硬泡,终于张学成在2020年1月3日成功搬迁入住。去祝贺他乔迁新居的时候,张学成紧紧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语,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为民解难题”带来的满足感。
通过一次次为贫困户解难题,我觉得扶贫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把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用好用足,但前提是从内心深处把贫困户当亲人,帮助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难题,确保每一项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倾心惠民生,让群众“富起来”
全面脱贫,“富口袋”和“富脑袋”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充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摆脱“等靠要”思想,才能使其真正实现脱贫。这是我驻村扶贫以来的方向所在,目标所在。
卓明焱,纯女户家庭,女儿残疾,劳动力弱、因残致贫,因有重男轻女思想,感觉生活无奔头,加上大女儿患有听力残疾,生活压力大,索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生活的信心不足。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到卓明焱家中走访时的情景,当时他正懒散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地上丢了一地的瓜子壳和烟头,我向他介绍了我是新来的第一书记后,他立马就问我,“为什么我不能吃低保,我们家是贫困户,你们扶贫就是要提高我们收入!”由于思想上的“小九九”,每次去找他,他都有点爱搭不理,给他讲扶贫政策,他烦躁地打断。于是,我改变了工作方法,每次去他家就和他唠家常,帮他打扫卫生,关心他女儿的学习情况……慢慢地,他开始“搭理”我了,见我去他家,就给我端茶倒水、搬凳拿点心,主动和我聊天,但依旧还是会问我:为什么他是贫困户不能吃低保……这时我会一点一点耐心向他解释,扶贫是要因户施策、精准扶贫,让贫困户有脱贫的能力,作为贫困户,不能有等靠要思想。同时,我还主动邀请他去观看上富镇每月的扶贫“村晚”,通过一次次的思想工作,一次次扶贫“村晚”的教育,卓明焱心扉打开了,讲出了家里困难之处,询问我如何发家致富。我顺势把提前制定好的帮扶计划讲给他听,建议他参与全县扶贫产业种植黄蜀葵,由学农技专业的我为他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参加村上的公益性岗位担任村保洁员,这样既能方便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听到这里,卓明焱心中默默算了一笔账,脸上露出了笑容。现如今,卓明焱每天都干劲十足,村子里有建房、修桥、修路等打小工赚钱的机会,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知道村里正在建设投资50万的民宿旅游、光伏发电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后,早早地跟我打招呼说需要小工一定要叫上他,他说:“富起来的生活更美好,花靠自己双手赚来的钱活着更有底气,有信心绝对不拖后腿、不返贫。”
经历了一年多和贫困户一起的日子,我深刻感受到,生活上贫困不可怕,就怕精神上“贫困”。只有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户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真正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现在的路口村,在2019年被评为上富镇“五星”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强了、人心暖了,群众富起来了,我对今后的驻村工作更有信心了。俗话说,“有路标不会迷路”,我坚信,只要我们朝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稳步前进,路口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