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该学司马迁 还是该学班固?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第一书记 李旭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饶有兴趣地读了共产党员网上关于“写材料该不该激动”的相关文章。直观印象,耳目一新!这种形式新颖的论战真的“狠赞”!思想观点需要合理的争论,也只有在这种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过招之间,我们才能不断提升高度、扩大视野。

  正方认为,写材料就应该迸发激情的火花,只有酣畅淋漓才是最好的释放。这样的文章饱含热情、真挚动人,读罢令人大呼过瘾;反方认为,写材料应该客观公正,要以理智统领文章的走向。只有将所述事件真实呈现于纸面,客观反映给读者,才算完成了笔者的任务;中立方则认为,是“静”是“动”取决于所撰写的文章体裁,应该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贯穿于文章撰写的全过程。纵观三方论述真的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各有千秋。

  但我的观点可能与上述三方略有不同,我认为无论何种文体,激动与否都有其道理,只要能尽书笔者之意,就不必圈囿于凡事非左即右或是因文而定的惯性思维。

  先举一个例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饱含作者的个人情感,在经历了那样的折磨之后司马迁愤然提笔,将鲜明的爱憎注入这部鸿篇巨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同样是治史,《汉书》则为读者呈现出另一番风味,客观纪实原则贯穿始终。该书所提供的史实史料,被历代史家所称颂,是今人了解汉代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史书的铸书原则就是公正,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记录。但是司马迁却“不走寻常路”,在本应记录帝王的“本纪”中加入了项羽,其中对项羽的描写更是满怀敬意。在太史公心中,西楚霸王堪称华夏帝王。可以想见,当时司马迁是怀着怎样悲愤的心情来完成这篇本应“平静”却异常“激动”的《项羽本纪》,而此文也奠定了全书慷慨激昂的主调。再看《汉书》,在记录汉史的时候,却显得尤为“平静”,对于刘邦等历史人物的描写也更为客观,人性的多面性全方位呈现于文中。历史既定,表述不同。但无论何种方式,何种心情都难掩司马迁和班固的深厚功底与笔墨才华。

  那么问题来了,哪个更好?

  答案很明显,手法不同,风格迥异,但都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政治观点。一句话,都好!再看此次论战,我们就不难得出,同样的题材,无论是“波涛汹涌”的思绪还是“风平浪静”的笔触,都能呈现文章的精彩。

  就如同浩瀚的大海,如果只是水波潋滟、风和日丽便缺少了些许阳刚。如果只是巨浪翻滚、惊涛拍岸就没了温和柔美。刚柔并济,动静随意才是真性情。但无论哪种美,大海依旧是大海!

  世间文思皆秀美,何必纠结动与静?以“激动”的心情去撰写传统意义的汇报材料,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ps:激情飞扬不是忘乎所以,关键数据要准确,文章主旨要明显,否则再有才情也不行)。用“平静”的思绪来完成壮怀激烈的散文诗歌,有可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ps:波澜不惊不是死水微澜,平铺直叙可以,惜墨如金也行,但不能“写账单”“列表格”)。

  综上所述,司马迁和班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要“酒”好喝,装于哪种“瓶”都不影响其醇美悠长的味道。用心“酿”之,“甘甜”“浓烈”皆是人间至味。
发布人:心之逆鳞 发布时间:2020-5-19 13:55 收藏 阅读人次:6255

初审:繁星星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