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材料不是“大锅饭” “激不激动”辩证看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委组织部 张亚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共产党员网有不少作者就“写材料该不该激动”这一论题进行观点PK。以江苏戚老师和四川李老师为代表的正方认为“写材料是要激动的”,以福建郭老师为代表的反方认为“写材料是不宜激动的”,以安徽刘老师为代表的中立选手认为“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文而异”。观点碰撞之间,引来无数优秀作者“跟帖”,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受今天中午吃食堂的“大锅饭”启发,笔者也想来谈谈个人拙见。作为半个“异乡人”,我和许多外地人一样,是吃不惯单位食堂的饭菜的,重油重盐重辣,这是典型的“重口味”。但是这样“重口味”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都是有关联的,当地人早已习惯了这种风味,认为味道刚刚好,要是清淡了一些他们反而吃不惯。笔者以为,这就像我们写材料的道理一般无二,因为性格、阅历、环境等不同,大家欣赏的作品风格自然会有差异,因此写作时该不该“激动”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论。

  就作者而言,有的人喜欢在深受触动时满怀激动之情落笔成文,有人喜欢冷静下来理好思绪再缓缓抒情、娓娓道来;就读者而言,有的人喜欢读激扬澎湃、豪情万丈的励志文,有的人喜欢读小桥流水、庭院深深的种田文;就环境而言,有的创作环境可一而不可再,需要及时把握住当时心境即刻成文,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酒酣之刻即兴而成,而有的作品又不那么依赖于事情发生地,反而需要作者多番查证之后择一个安静之所平心静气地梳理思路,如《史记》就是经如此过程才终成经典巨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诗词创作有“豪放派”“婉约派”之分,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公文写作也有形式多样的不同体例,每个体例都有适合自己的板块,因此要评价哪一类型的材料写得更好本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应当说符合大众“口味”的不失为好材料,适合小众品鉴的也不能说不好;符合当时环境成为热点的称得上是好材料,能够经久不衰成为经典的自然也是好材料,而至于该不该“激动”似乎就更加不宜脱离实际情况孤立地来看了。讨论写材料该不该“激动”,不能像煮“大锅饭”一样“一锅炖”“囫囵炒”,还需辩证看待,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个性”,也就是要通过发展的眼光来论证,通过内外联系来佐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与作者一贯风格相联系,与当时的环境情况相契合,与材料要求相结合,还要与材料的受众相关联,把稳方向、找准定位,如此才可让材料写到实处、引起共鸣。

  食堂的“大锅饭”难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不如多来几道不一样的“小炒”,炒出不同的“风味”,就能吸引形形色色的“食客”;“激动”亦或是“不激动”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不如辩证看待,坐等“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文学史上最温暖的“春天”。而作为一名普通的作者,我们不如抛开“激动”与“不激动”之争,勤勤恳恳磨砺出自己的“风格”,纵使可能成不了“热点”,没准多年之后却成就了“经典”呢,况且还能够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笔友,何乐而不为?
发布人:选择题 发布时间:2020-5-19 16:28 收藏 阅读人次:6138

初审:钟辉 编辑:亦风 责编:礼嘉 回复